昔贤云清音,不在丝与竹。
何似奏钧天,夜半应空谷。

注释:

夜乐洞

昔日贤人云清音,不在丝与竹。何似奏钧天,夜半应空谷。

译文:

夜乐洞

昔日的贤人曾说清音不在丝竹之中,那是何等的境界啊!又如同在夜晚演奏音乐,声音直达空旷的山谷中,令人心醉神迷。

赏析:

夜乐洞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此诗以咏赞“夜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音乐的向往。

首句“昔贤云清音,不在丝与竹”,诗人首先提到古代的贤人,他们所追求的音乐境界并非简单的丝竹之音,而是更为高远、深沉的意境。这种音乐境界,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感官享受,触及了心灵的深处,给人以精神的洗礼和提升。这里的“贤人”指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他们的音乐境界代表了古人对于艺术的最高追求。

第二句“何似奏钧天,夜半应空谷”,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古代贤人演奏音乐情景的描述。他想象着贤人在自己的琴声中,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天空之上,那种高远、宽广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同时,他又想到了夜晚的山谷,那里的环境宁静而神秘,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种对比描绘出了一种理想化的情境,让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代贤人弹奏音乐时的那份超脱和宁静。

最后一句“夜乐洞”则是这首诗的总结句。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夜乐洞”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他认为,古代贤人的演奏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表达。这种追求和表达超越了时间的界限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永恒的存在。因此,他用“夜乐洞”作为这首诗的总称,既体现了他对古代贤人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音乐永恒价值的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