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西粤三洞天,都峤白石俱相连。平川突出起勾漏,千岩万洞如蜲蜒。
烟云咫尺藏变态,丹书宝篆知何在。怪石岑崟骑不行,斜穿小径蓬蒿碍。
前山耸拔势峥嵘,峰腰半作波涛声。久雨溪流成巨浸,听之使我心魂惊。
侧向林中闻虎吼,丹成或使青龙守。葛令不曾岭外来,那得此中开户牖。
户牖直与天门通,三山海上转蒙蒙。乘舟弱水何时度,徒看日出扶桑东。
西来诸山多岚气,白昼霞光馀此地。冢上年年黄蝶飞,云中烨烨青鸾起。
我欲乘之何处求,遥城层阙杳难游。为问清歌饮美酒,何如邓岳使人留。
君不见西粤三洞天,都峤白石俱相连。平川突出起勾漏,千岩万洞如蜲蜒。
注释:你看,西粤三洞天的景象啊!都峤山和白石山连成一片。平川之上突出的是勾漏山,千岩万壑如同蜿蜒的蚯蚓。
译文:你看不到西粤三洞天的景象吗?都峤山和白石山连成一片。平川之上突出的是勾漏山,千岩万壑如同蜿蜒的蚯蜴。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岭南山水风光的七言诗。诗人以“游”为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西粤三洞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画面:都峤山、白石山、勾漏山等名胜古迹,它们连绵起伏,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一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烟云咫尺藏变态,丹书宝篆知何在。怪石岑崟骑不行,斜穿小径蓬蒿碍。
注释:烟雾缭绕之中,变幻莫测的景色难以捉摸;那些珍贵的书籍、篆刻,也不知藏匿何处。奇特的石头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而小径上生长着蓬蒿,挡住了前行的道路。
译文:烟雾缭绕之中,变幻莫测的景色难以捉摸;那些珍贵的书籍、篆刻,也不知藏匿何处。奇特的石头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而小径上生长着蓬蒿,挡住了前行的道路。
赏析:诗人在第二段中进一步描绘了西粤三洞天的奇景。他以烟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色为引子,引出了对珍贵书籍、篆刻的探索。接着,他又以奇特的石头、小径上的蓬蒿为背景,进一步描绘了这个景点的独特之处。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景点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前山耸拔势峥嵘,峰腰半作波涛声。久雨溪流成巨浸,听之使我心魂惊。
注释:前方的山峰高耸挺拔,气势雄伟;山顶部分如同波涛翻滚。久雨之后,溪流汇成巨浸,听起来让我心魂皆动。
译文:前方的山峰高耸挺拔,气势宏伟;山顶部分如同波涛翻滚。久雨之后,溪流汇成巨浸,听起来让我心魂皆动。
赏析:诗人在第三段中描绘了西粤三洞天的险峻景色。他通过“前山耸拔势峥嵘”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山峰的高耸挺拔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他又通过“峰腰半作波涛声”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景点的动态之美。最后一句“久雨溪流成巨浸,听之使我心魂惊”,则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将久雨过后溪流汇成的巨浸比作“心魂”,从而传达出诗人被大自然美景所震撼的情感。
侧向林中闻虎吼,丹成或使青龙守。葛令不曾岭外来,那得此中开户牖。
注释:侧耳倾听树林中的虎啸之声,或许能听到神兽青龙守卫的声音。我从未听说过葛令岭外有这样的传说,怎能说这里会有人居住呢?
译文:侧耳倾听树林中的虎啸之声,或许能听到神兽青龙守卫的声音。我从未听说过葛令岭外有这样的传说,怎能说这里会有人居住呢?
赏析:诗人在第四段中继续描绘了西粤三洞天的美丽景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他首先以“侧向林中闻虎吼”这一生动的场景引入,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又以“丹成或使青龙守”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想象为结尾,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场景的氛围。最后一句“葛令不曾岭外来,那得此中开户牖”则是诗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一种感慨。他认为当地人之所以能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居住,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共生、与自然共融的理想追求。
户牖直与天门通,三山海上转蒙蒙。乘舟弱水何时度,徒看日出扶桑东。
注释:门户直通天空,三座大山在海上时隐时现。乘坐小船穿越弱水,何时才能到达彼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
译文:门户直通天空,三座大山在海上时隐时现。乘坐小船穿越弱水,何时才能到达彼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
赏析:诗人在第五段中再次描绘了西粤三洞天的美丽景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他通过“户牖直与天门通”这一形象生动的描述,展现了门户直通天空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他又以“三山海上转蒙蒙”这一富有想象力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三座大山在海上时隐时现的景象。最后一句“乘舟弱水何时度?徒看日出扶桑东”则是诗人对于穿越弱水的渴望和无奈的表达。他认为只有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西来诸山多岚气,白昼霞光馀此地。冢上年年黄蝶飞,云中烨烨青鸾起。
注释:来自西方的各个山脉都充满了云雾,白昼时分的霞光余晖洒落在这里。每年春天,坟头上都会飞来黄色的蝴蝶;而在云层中,也会升起熠熠生辉的青鸾。
译文:来自西方的各个山脉都充满了云雾,白昼时分的霞光余晖洒落在这里。每年春天,坟头上都会飞来黄色的蝴蝶;而在云层中,也会升起熠熠生辉的青鸾。
赏析:诗人在第六段中以“西来诸山多岚气”一句开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云雾的西粤三洞天景象。随后,他又以“冢上年年黄蝶飞,云中烨烨青鸾起”为结尾,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的美好。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西粤三洞天周边环境和生物的描述,展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
我欲乘之何处求,遥城层阙杳难游。为问清歌饮美酒,何如邓岳使人留。
注释:我想要去那里寻找它,但遥远的城市层层叠叠,难以游览。问问那里的清歌饮酒,比起邓岳让客人留下来更值得留恋吧?
译文:我想要去那里寻找它,但遥远的城市层层叠叠,难以游览。问问那里的清歌饮酒,比起邓岳让客人留下来更值得留恋吧?
赏析:诗人在第七段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西粤三洞天向往却难以实现的愿望和感慨。他通过“我欲乘之何处求”这一设问句式,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以“遥城层阙杳难游”来回应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美丽地方的向往之情。紧接着,他又用“清歌饮美酒”这一美好的画面作为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邓岳让人留下的价值所在。最后一句“何如邓岳使人留”则是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如果能像邓岳那样留住人心,让人们共同欣赏这里的美景和文化内涵,那么这个地方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