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帆淩晓发钱塘,趁得严风到富阳。
山势逶迤将入汉,江流曲折始通杭。
难忘问字扬雄宅,尚忆鸣琴单父堂。
半枕梦魂犹不定,泪痕零落鬓丝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炼字,即分析诗歌中某一个字或某些字在某种语境中的含义,赏析妙处,这是高考常考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明确这些字词的原义,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的题目解答时最好用“手法+表达效果”来回答:比如本题中的“凌”“逢”“惟”“半”等字词,“凌”字突出了诗人起航时的气势;“逢”字表现出诗人顺风扬帆的情景。

【答案】

(1)布帆乘晨风,启行到富阳。

(2)山势蜿蜒入汉水,江流曲折通杭州。

(3)怀念扬雄问字处,思念单父鸣琴堂。

(4)梦魂难安身未定,泪痕湿透鬓边霜。

注释:

过:经过,拜访。

何明府:指东汉人扬雄,字子云,蜀郡郫县人。

凌:乘,利用。

逢:遇见。

逶迤:曲折连绵。

将:将要。

汉:指长江。

通:沟通。

杭:杭州,古为钱塘县治。

问字:指访求学者。

扬雄宅:扬雄故居。

鸣琴:指扬雄的《太玄经》和《法言》。

单父堂:指扬雄的老师司马季主(一作司马相如)的住所。

梦魂:梦境中的灵魂。

译文:

早上乘着布帆乘着晨风出发,扬帆启航直往富阳。

山峦曲折蜿蜒向长江奔去,江河波折始达杭州。

怀念扬雄寻访问字处,还念着司马季主鸣琴堂。

梦魂难安身未定,泪痕湿透鬓边霜。

赏析:

首联写于发舟之际,以动景写静,以动衬静。“晓发”二字,表明了时间之早;而“凌”,则写出了船行的迅速。“趁得”、“到”二字,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写出了帆张之足,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充满乐观的精神。“扬雄宅,单父堂”。这两句既是实景又是虚景,虚实结合,交代诗人此行的目的,也暗含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既有对友人故居的追忆,也有对朋友的怀念之情,还有对友情的珍惜之意,更蕴含了自己对仕途不如意的无奈之感。颔联写山行途中所见。“逶迤”“将”“始”三字,写出山道曲折蜿蜒的特点以及行程之长。“逶迤”一词,不仅写出了山势之长,而且表现了诗人的从容不迫。“汉水”是一条重要的河流,汉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汉水从秦岭山脉奔腾而下,至湖北武汉汇入长江。汉水流经河南南阳、陕西宝鸡等地,最终注入江苏洪泽湖。汉水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象征。

中间两联写抵达之后的感受与思考。“难忘”二句点出此次远游的缘由——访友。友人何明府家住杭州,此处应是指杭州,即下一句所提到的“扬雄宅”。扬雄,西汉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太玄》、《法言》等。《法言》一书是扬雄借孔子之口,阐发自己见解的一部作品集,它体现了扬雄对道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太玄》一书是一部阐述先秦哲学思想的专著,是研究先秦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犹不定”三句写诗人在友人宅前徘徊不定、心神不定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利的感慨。末联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感慨。“梦魂”两句,诗人把个人的命运和理想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鬓边霜”,暗示年岁渐长,岁月流逝。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的慨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