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履风流到竹园,不知春色去还存。
繁华扫地谁为主,苍翠临池自长孙。
鹤唳时随清籁发,茶烟闲傍午阴屯。
偶然乘兴皆萍迹,恋此谁能咏谢墩。
诗句解析:
- 杖履风流到竹园,不知春色去还存。
- 杖履风流:意指穿着轻便的鞋子,携带拐杖,行走于风景优美之处。
- 竹园:这里指的是一个种植有竹子的园林。
- 春色:春天的美景或气息。
- 去还存:表示存在与否,此处可能是指春天的气息是否依旧存在。
- 繁华扫地谁为主,苍翠临池自长孙。
- 繁华扫地:形容过去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 谁为主:询问是谁在主宰这一切。
- 苍翠临池:形容绿色植物覆盖着池塘,显得生机勃勃。
- 自长孙:可能是对某个人(如主人)的称呼,或者是说这些绿色植物是自行生长,无人为的干预。
- 鹤唳时随清籁发,茶烟闲傍午阴屯。
- 鹤唳时随清籁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鹤在鸣叫,伴随着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 茶烟:可能是指冲泡茶叶时冒出的烟雾。
- 闲傍午阴屯:形容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
- 偶然乘兴皆萍迹,恋此谁能咏谢墩。
- 偶然乘兴:表示偶尔的兴致所至。
- 皆萍迹:比喻一切都是偶然的,如同浮萍般随风漂泊。
- 恋此:留恋这个地方。
- 谁能咏谢墩:表达了对这种偶然相遇和留恋之情的感慨。
译文:
杖履风流到竹园,不知春色去还存。
繁华扫地谁为主,苍翠临池自长孙。
鹤唳时随清籁发,茶烟闲傍午阴屯。
偶然乘兴皆萍迹,恋此谁能咏谢墩。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自然美的画面。诗人首先以“杖履风流”开篇,展现了自己行走在美丽的竹园中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气息的消失。接着,他用“繁华扫地谁为主,苍翠临池自长孙”来表达对过去繁荣情景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自我欣赏。
诗中的“鹤唳时随清籁发,茶烟闲傍午阴屯”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宁静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两句“偶然乘兴皆萍迹,恋此谁能咏谢墩”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偶然相遇和留恋之情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深喜爱。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宁静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