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桃花间杏花,青山深处野人家。
名场利路都无梦,闲与东风领物华。
注释:
竹里的桃花,山中的杏花,都是大自然的美景。我在这青山深处,过着宁静的生活,没有名利的追求。我闲暇时,与春风相伴,欣赏这大自然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人在竹里、桃花间、杏花中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他身处青山深处,远离名场利路,过上了宁静的生活。他没有被名利所困扰,而是与春风相伴,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竹里桃花间杏花,青山深处野人家。
名场利路都无梦,闲与东风领物华。
注释:
竹里的桃花,山中的杏花,都是大自然的美景。我在这青山深处,过着宁静的生活,没有名利的追求。我闲暇时,与春风相伴,欣赏这大自然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人在竹里、桃花间、杏花中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他身处青山深处,远离名场利路,过上了宁静的生活。他没有被名利所困扰,而是与春风相伴,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湖上漫兴 水际光风动,林间积雨收。 湖平天共渺,洲浅树全浮。 世态妨青眼,春愁妒黑头。 偶然佳景会,不恨未归舟。 注释: 1. 水际光风动:水面上的微风轻轻拂动,阳光照射在水面上闪烁不定。 2. 林间积雨收:树林间的雨水逐渐消失,恢复了清新的空气。 3. 湖平天共渺:湖面平静如镜,与天空融为一体,显得非常遥远和辽阔。 4. 洲浅树全浮:湖边的陆地因湖水的涨潮而变得相对浅薄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诏狱听李献吉言梦 听子清秋梦,醒予久病怀。 逍遥何日是,恍忽有天开。 背壁灯明灭,巡檐柝往来。 浮生元可笑,此际不须猜。 译文: 在诏狱中聆听李献吉的话语,仿佛听到了他梦中的诉说。醒来后,心中却长久地被疾病所困扰。 何时才能逍遥自在?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天空的一角。 背壁之上灯光闪烁不定,巡夜的更夫敲击着柝声来回穿梭。 人生本就是一场玩笑,此刻不必去猜想。 注释: 1.
注释: 偏桥:独木桥 悠悠向夕曛:夕阳的余晖洒在天空,一片寂静 水清窥底石:河水清澈可见河底的石头 山密踏层云: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 险地苗居半:在险峻的地方,苗族人只能住一半 封疆楚已分:楚国被分割成几个部分 数声花畔鸟,犹似故园闻:听到几声花旁的鸟儿鸣叫,好像听到了故乡的声音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面。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独木桥上,感受着夕阳的余晖洒在天空,一片寂静
【解析】 本诗首联“千里书来日,三江岁晏时。”意思是:千里外的书信在新年的时候寄到。三江,指长江、黄河、淮河三条大河。岁晏,即年终。 颔联“开缄知别恨,渴见数归期。”“开缄”,是打开信封的意思,此句意为打开书信知道是兄弟分别之忧。“渴见数归期”意思是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颈联“不尽原鸰意,虚烦塞马疑。”意思是:我内心充满了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因为远行而感到忧虑。 尾联“水云耕钓处,从此得追随
晚泊 长河流过冻僵的鳞甲,在断崖上停泊一叶扁舟。 静爱乌鸦栖息定中安稳,闲嗔明月升上迟缓。 固穷终究省察世事,多病才知医治疾病。 短笛谁家小童吹起,却如此多情地掠过我身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晚泊时所见所感的作品。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长河冻鳞起,断岸晚舟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河水已经结冰
河西阻风 河西一望时,叠浪白差差。 野艇因风阻,孤臣去国迟。 贫怜书卷在,病想药方奇。 兀坐篷窗月,萧条芦雁移。 注释: - 河西阻风:指诗人在河西遇到大风,阻碍了他的行程。 - 叠浪:形容波浪层层叠叠。 - 差差:形容波浪的声音。 - 野艇:小船。 - 孤臣:诗人自称,表示自己是个孤独的官员。 - 贫怜:贫穷中却喜欢读书。 - 病想药方奇:因为生病,所以想到了奇特的药物。 - 兀坐:独自坐着。
【注释】 1. 枕上作:在枕头上作诗。 2. 忽忽:恍恍惚惚,迷糊不清的样子;梦初觉:刚醒来。 3. 沉沉:夜深。 4. 孤砧:指捣衣声。砧,石制捣衣用具。 5. 残角:指古代军中用角吹的号角声。 6. 相如:汉代司马相如,以才学著名。 7. 杜甫: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 8. 帝城:京城,即今北京城。 9. 所喜:所喜爱的地方。 【赏析】 此为作者在梦中所作。
【注释】: 1. 舟中戏述:在船上闲谈。 2. 晖晖隙日红:阳光从船缝间照射进来。 3. 未分天早晏:不知是早晨还是中午。 4. 那辨岸西东:辨不清东西南北,指看不清方向。 5. 乾坤阿堵中:阿堵,即“这”,这里指钱袋。乾坤,天地。 6. 渔歌催我起:听到渔歌,催促自己起床。 7. 擘蟹送郫筒:将剥好的蟹肉送给客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乘船途中。诗人用船行所见所闻来抒发胸中的感慨
舟行 野旷晚风徐,孤帆信所如。 贾生流涕后,屈子卜居初。 天地身差健,诗书计未疏。 萧然岁将暮,松竹忆吾庐。 注释: - "舟行":指的是作者乘坐船在水中行驶。 - 野旷晚风徐,孤帆信所如。这句描述了诗人在宽阔的荒野上,晚风吹拂着,船儿缓缓前行,船只随波逐浪,仿佛任其自然漂去。 - 贾生流涕后,屈子卜居初。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上屈原的感慨,认为屈原的遭遇和遭遇使他感到悲伤和无奈。 -
【注释】 辰溪:水名,即沅水。刘侍御:指刘禹锡的官职。刘禹锡曾官太子右庶子、侍御史等职。夜酌:指在夜晚饮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辰溪与刘禹锡相会时所作。全诗四句,第一联点出“夜酌”的主题;第二联写宴席上的菜肴;第三联写宴席环境;第四句以醉作结,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陈千户致仕》之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少年投笔伟功成 - 年少时放下笔,即放弃科举考试,以成就大业。 2. 顿悟邯郸梦里荣 - 突然间领悟到在梦境或幻想中的荣耀并不能代表现实生活的成就。 3. 何似伏波夸矍铄 - 与东汉名将马援比肩,称赞其英勇不屈的精神。 4. 却教薏苡误平生 - 却让原本无辜的薏苡(一种植物)被误解
【注释】夜郎、涪翁:指李白和杜甫。皇华使,古代的一种外交使节名。 【赏析】这是一首赠诗,作于天宝六年(747)秋。当时李白在施州,诗人自谓“忝来”,即自谦。此诗前二句写自己受皇华使的邀请,来到施州与李白见面。后四句说自己虽然才思不减古人,但时世不同,只能效法杜甫,创作新诗。
入施州杂咏六首 清泠水声曲数曲,青蒲白石浅澜洄。 风光不落流觞手,捧得芙蓉露几杯。 注释翻译: 一派清澈的水声从曲折中传来,绿色的水草和白色的石头在水面形成了浅浅的漩涡。 这里的自然风光美丽得让人无法用酒杯来盛装它的美,我捧起了像露珠一样的美景,喝了几杯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施州的自然风景中感受到的清新与宁静。诗中的“清泠水声曲数曲”通过水的流动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美
注释:漠漠春天的江面上细雨纷纷,江头渔父唱歌回来。树林中穿过去没有一点踪迹,担心遇见别人会用肉眼猜测出我的身份。 赏析:这首小诗描写渔父在春日里捕鱼归来的情景。首句写天气,次句写行动,第三句写心理。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写渔父怕被人认出来,所以走得快而轻。最后以“生怕”作结,突出了渔父的机警与警惕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泛》。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人
注释:湘江春雨绵绵,不曾停止。江上的农民们成队耕作。那瘦弱的马为何要萧瑟地嘶鸣着,是因为想听尽鹧鸪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湘江畔农民耕田的情景。首句“湘江春雨不曾晴”,写出了春雨绵绵不断,为全诗定下了阴郁的气氛。第二句“江上农人作队耕”,写出了春雨中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第三句“羸马萧萧何事者”,写出了瘦弱的马为何会嘶鸣,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最后一句“却来听尽鹧鸪声”
仆山道中次湛内翰韵四首 看花难得早春同,花好休教尽意红。 我欲回时重见面,恐因烂漫易随风。注释:在山路上偶遇湛内翰作诗,共赋四首。因为早春时节花儿尚未开放,所以很难看到花。如果花儿开得过于艳丽,就容易被风吹落,所以不要过分追求。当我准备返回的时候,希望能再次见到你,但是又怕因为你的烂漫而容易随风飘走。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山道上偶遇湛内翰并共同吟咏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