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昔未遇,发箧夜读书。
徒工揣摩术,讵有仁义图。
游说一见行,咄尔乘高车。
仗节返乡井,翕吓惊庸愚。
父母拥帚迎,亲戚伛偻趋。
富贵徒自矜,竟尔身首殊。
七尺既莫保,寸舌终何如。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 苏子昔未遇 - 苏子(即苏轼)过去没有遇到什么机遇。
- 发箧夜读书 - 在夜晚打开书箱学习。
- 徒工揣摩术 - 我徒然地揣测和模仿他人的方法。
- 讵有仁义图 - 难道有真正的仁义之图吗?
- 游说一见行 - 只要一有机会,就进行游说活动。
- 咄尔乘高车 - 你竟然能乘车出行。
- 仗节返乡井 - 凭借官衔回乡,回到家乡后受到欢迎。
- 翕吓惊庸愚 - 威风凛凛,使平庸愚蠢的人感到害怕。
- 父母拥帚迎 - 父母用扫帚迎接他回家。
- 亲戚伛偻趋 - 亲戚们弯腰小跑着来见他。
- 富贵徒自矜 - 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但他却很自负。
- 竟尔身首殊 - 结果却是身首异处,即被杀或被害。
- 七尺既莫保 - 七尺长的身躯也难以保全。
- 寸舌终何如 - 即使能够说出一句话,又有什么用呢?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翻译和注释:
苏子昔未遇 - 苏子过去还没有遇到什么机会。
译文: 苏子曾经没有遇到好的机会。
注释: 苏子,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发箧夜读书 - 在夜晚打开书箱阅读学习。
译文: 在夜晚我打开了书箱进行学习。
注释: 箧,箱子。
赏析: “发箧夜读书”反映了苏轼勤奋学习的品格,即使在深夜也不放弃学习。徒工揣摩术 - 我徒然地揣测和模仿他人的方法。
译文: 我只是徒劳地揣测和模仿他人的技巧。
注释: 徒,徒劳。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苏轼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奈,他虽然努力学习,但却始终无法超越前人。讵有仁义图 - 难道有真正的仁义之图吗?
译文: 难道真的有仁义之图吗?
注释: 讵,岂。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他对当时的官场充满了愤懑和不满。游说一见行 - 只要一有机会,就进行游说活动。
译文: 只要有时机,我就进行游说。
注释: 见,出现。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苏轼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政治斗争的特点。咄尔乘高车 - 你竟然能乘车出行。
译文: 你竟然可以坐车走了。
注释: 咄,呵斥声。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权势者的讽刺和不屑。仗节返乡井 - 凭借官衔回乡,回到家乡后受到欢迎。
译文: 凭借官位回去,回到家乡后受到了欢迎。
注释: 节,官职。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苏轼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翕吓惊庸愚 - 威风凛凛,使平庸愚蠢的人感到害怕。
译文: 他的威势让人恐惧,让那些平庸愚笨的人都感到害怕。
注释: 翕,威风。吓,恐吓。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苏轼在权力面前的威严和震慑力。父母拥帚迎 - 父母用扫帚迎接他回家。
译文: 父母用扫帚迎接我回家。
注释: 拥,拿着。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苏轼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亲戚伛偻趋 - 亲戚们弯腰小跑着来见他。
译文: 亲戚们弯着腰跑来见他。
注释: 伛偻,弯腰。趋,小跑。
赏析: 这句诗展现了苏轼在家族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对家族成员的影响。富贵徒自矜 - 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但他却很自负。
译文: 虽然有财富和地位,我却很自负。
注释: 矜,自负。
赏析: 这句诗揭示了苏轼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羡慕富贵,又不愿与之为伍。竟尔身首殊 - 结果却是身首异处,即被杀或被害。
译文: 最终结果是身首异处,被杀或被害。
注释: 殊,不同。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苏轼命运多舛,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七尺既莫保 - 七尺长的身躯也难以保全。
译文: 七尺长的身躯都无法保住。
注释: 尺,古代的长度单位,约等于今天的1/3米。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生命的担忧和无力感。寸舌终何如 - 即使能够说出一句话,又有什么用呢?
译文: 即使我能说上一句话,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舌,舌头。如,如同。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苏轼对言论自由和表达观点的无力感,他深知自己的言论并不能改变现实。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才华、智慧和悲剧性的命运。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位伟大的文人的历史地位和他留给后世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