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独藜杖,溪边看水流。
好花开眼底,何事到心头。
月落柴门晓,露深松径秋。
东邻有鱼父,梨黍每相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及评价。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野老”是“乡村的老者”,指隐居在山野的老者,“藜杖”为草茎制成的手杖。“溪边看水流”,写诗人闲居无事,在溪边观赏溪水流动,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好花开眼底,何事到心头。”写诗人看见眼前美丽的景色,心情舒畅,然而这些美景并不能打动他的内心,引起他的联想和感慨,因此他感到惆怅。“月落柴门晓,露深松径秋。”“柴门”即用树枝编成的简易门,“露深松径秋”。这两句写诗人早起出门时,看到月亮已经落下了,天还没有亮,柴门上还挂着露珠,松林小径上的叶子已经凋谢了。“东邻有鱼父,梨黍每相留。”“东邻”指诗人所居住的邻居,“鱼父”是渔翁的代称,这里泛指渔民。诗人看到邻居渔翁经常来拜访,所以留下“梨黍”作为招待。“梨”和“黍”都是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
【答案】
示例:
村居
村居
野老独藜杖,溪边看水流。
好花开眼底,何事到心头。
月落柴门晓,露深松径秋。
东邻有鱼父,梨黍每相留。
译文:
我独自居住在山野间,拄着藜杖欣赏溪边的流水。
美丽的花朵展现在眼前,为何却不能留在我的心间?
天刚破晓就起床了,柴门外挂满露珠。
秋天里松树的小径显得分外幽静。
隔壁有个捕鱼的老汉,时常来我家做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闲居山野的生活。首联直接写出自己独居山村的孤独。颔联以景衬情,通过写眼前之花的美丽而无法留住自己的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无法得到的心情。颈联写诗人早起出门时,看到邻居渔翁经常来拜访,所以留下“梨黍”作为招待。尾联写诗人看到邻家老渔翁常来探望,留下“梨黍”表示款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