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未亭午,初程一舍过。
村边斜入市,桥腹暗通河。
乳鹊鸣争树,耕夫说种禾。
行逢寒食节,最好是清和。
【解析】
此题为“补写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形式、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本题是“补写类”试题,要结合诗句和注释,补写与原诗相合的诗句。
【答案】
译文:
天渐渐热起来,太阳还未到正午。
走了一段路才过了一个村庄。
桥下流水潺潺地流着,桥上行人稀少。
小鹊在树上鸣叫,农夫正在田间劳作。
行至寒食节,最好的日子便是清明。
赏析:“又次宗易韵”中的“次”指“继”,即继续;“易”指更换;“韵”即诗韵。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接着用宗易的韵脚作诗。
迟日未亭午:天渐热起来,太阳还没有到正中午。亭午:正午。
初程一舍过:走了一段路才过了一个村庄。程:行程;一舍:十里,古代一里等于五步,十里为五里。
村边斜入市:桥下流水潺潺地流着,桥上行人稀少。村边:桥边;市:村庄集市。
乳鹊鸣争树:小鹊在树上鸣叫。乳鹊:初生的小鹊;争:争夺。
耕夫说种禾:农夫正在田间劳作。耕夫:农民;说:谈论。
行逢寒食节:行至寒食节。寒食节: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禁火寒食以祭祖。
最好是清和:最好的日子便是清明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