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何物窜萧墙,或有凭焉喙甚长。
海上结台空望气,水中落月漫拈光。
赤衣未必能驱豆,白石谁曾见叱羊。
窗外莫悲书大草,夜来灭烛似嵇康。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闭门独坐,思考人生、感慨世事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幻:诗人在闭门独坐时,突然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在萧墙之内窜动,这种景象让他感到既惊悚又好奇。
  2. 何物:诗人用“何物”一词来表达他对眼前所见之物的疑惑和好奇。
  3. 窜萧墙: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所看到的东西在萧墙上窜动的情景,给人一种诡异而又不安的感觉。
  4. 喙甚长:诗人用“喙甚长”来形容他所见到的东西的长嘴巴,暗示了这个东西可能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5. 海上结台空望气:诗人将自己所处之地比作海上,以“结台”二字形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他抬头望着天空,希望能从天空中得到一些安慰和指引,但结果却是空然无所收获。
  6. 水中落月漫拈光:这句诗描述了夜晚的景色,月亮像在水中一样飘浮不定,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诗人伸手去抓那飘落的光华,但却无法触及,只能任其随波逐流。
  7. 赤衣未必能驱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事物的无奈和无力感。他虽然穿着红色的衣裳,但似乎也无法驱散眼前的困境。
  8. 白石谁曾见叱羊: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豪杰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像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那样,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9. 窗外莫悲书大草: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淡然态度。他选择不理会窗外的喧嚣与繁华,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10. 夜来灭烛似嵇康: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夜晚独自读书时的情境。他点起蜡烛,照亮了自己的书桌,仿佛在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感慨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闭门独坐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深深感叹。他通过对各种奇特现象的描述,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存在和宇宙的思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豪杰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