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睹周家过历年,贞符早协凤麟先。
陵多复道三千户,堑有长江百二天。
今上厉精龙德震,东吴奏捷羽书翩。
朝廷事事皆绳祖,何有南髡与北膻。

【注释】

①高庙:皇帝的祖庙。六首:指杜甫有《高庙》一诗,其首句为:“高皇帝在天右,灵祗端必顾。”后杜甫又作了《高庙》、《高庙行》等六首。这里指杜甫的《高庙行》。贞符:吉祥的符瑞。凤麟:凤凰和麒麟,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先:指先兆或征兆。陵多复道(fù dào):陵墓旁建有复道,即楼台。三千户:指陵墓周围的居民户数。堑(qiàn)有长江百二天:壕沟周围是长江环绕着的。百二:形容地势险要,如“百二秦关”,指函谷关、武关等。比喻形势险要,可以固守的地方。《汉书·贾谊传》:“秦与楚河争锋者,以一当百也。夫秦,百二焉耳,然乃取于天下,几决于成败。”“堑”指壕沟,“有”谓周围环绕,“百二天”指地形极为险要。龙德:皇帝的德行,指唐肃宗。东吴奏捷羽书翩:指东吴军胜利的消息传到朝廷。羽书,急报文书;翩,轻快貌。朝廷事事皆绳祖:指朝廷一切政事都遵循先帝遗训。绳祖,遵循先帝遗训。南髡:南方少数民族。北膻:北方少数民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王敬伦问孙兴公:‘王家阿堵中何得?’兴公曰:‘黄金千饼,明珠十斛。’王曰:‘尔居心何太刻?’”南蛮、北狄都是泛指少数民族。

【赏析】

公元763年(唐代宗永泰元年)秋,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在成都称帝。杜甫此时因避乱入蜀而作此诗,追怀先帝功德,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全诗前四句写肃宗即位,颂其功德,后四句抒发忧国之情。

这首诗是追怀先帝的诗。首联点明追怀的对象——唐肃宗;次联赞颂唐肃宗即位后的政治清明和武功赫赫;三联写自己入蜀后的生活,同时暗寓忧国之意;末联表达自己对时事的担忧。

首联“再睹周家过历年,贞符早协凤麟先”,“再睹”意为再次看见,“周家”指唐肃宗李亨,李亨是唐代宗之子,唐代宗被立为太子时,他已出生,故称“周家”;“贞符”指吉祥的符瑞,古人常以龟甲兽骨上所记的吉凶作为占卜的依据;“凤麟”指祥瑞之物,这里借指唐肃宗即位之初就显示的英明神武,“凤麟”也用来比喻帝王圣明,国家强盛。

颔联“陵多复道三千户,堑有长江百二天”,“陵多”指的是皇帝的陵墓很多;“复道”是指楼阁之间连接的道路;“堑”指壕沟;“长江百二”指地势险要,如“百二秦关”一样,意思是说唐肃宗即位后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颈联“今上厉精龙德震,东吴奏捷羽书翩”,“今上”指唐肃宗李亨,李亨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龙德”指皇帝的德行,这里指唐肃宗的英明神武;“东吴奏捷羽书翩”,指的是唐肃宗即位之初就取得了平定安史叛军的胜利,捷报传来,使朝廷上下欢欣鼓舞。

尾联“朝廷事事皆绳祖,何有南蛮与北狄”,“朝廷事事”指朝廷的一切政事;“何有”意为没有什么;“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北狄”指北方少数民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朝廷的一切政事都遵循先帝遗训,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但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局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唐肃宗即位前后的对比描绘,赞美了唐肃宗的政治功绩以及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政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