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南飞千雁随,洞庭洲外云梦陂。往年经宿庐花渚,今来尽长鹿角枝。
鹿角枝,无定期。有时黄沙积海岛,看尔埋没水中坻。
归雁语
一雁南飞千雁随,洞庭洲外云梦陂。往年经宿庐花渚,今来尽长鹿角枝。
鹿角枝,无定期。有时黄沙积海岛,看尔埋没水中坻。
注释:
- 一雁南飞:大雁向南飞翔。
- 千雁随:许多大雁随着它飞行。
- 洞庭洲外、云梦陂:指长江下游的洞庭湖和云梦泽一带。
- 往年:去年(前年)。
- 宿庐花渚:在庐山(今安徽合肥市)附近的花渚停留过夜。花渚,即花渚矶,在今安徽芜湖市境内。
- 今来:今年(本年)。
- 鹿角枝:指大雁栖息时所伸出的长长的像鹿角一样的枝条。
- 无定期:没有固定的规律。
- 黄沙:泛指沙漠。
- 埋没:埋到泥沙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一只归雁自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首句“一雁南飞千雁随”,通过描写大雁南飞的壮观景象,引出了第二句“洞庭洲外云梦陂”。这句诗描绘了大雁飞翔的路径,从洞庭湖畔的云梦陂出发,一路向南飞翔。这里,“洲”指的是湖泊,“陂”指的是池塘,而“云梦”则是指今天的湖北武汉市附近。这里的景色优美,环境宜人,为大雁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第三句“往年经宿庐花渚”,诗人将镜头转向了自己的故乡。“经宿”是指经过一夜,“庐花渚”则是家乡的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忧郁。因为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现在却要离开家乡去远方求学、工作。
第四句“今来尽长鹿角枝”,却又带来了一丝希望。这句诗中的“鹿角枝”是指大雁的翅膀,而“尽长鹿角枝”则意味着大雁已经长大成熟,拥有了飞翔的能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相信自己也能够像大雁一样自由地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中。
最后一句“鹿角枝,无定期。有时黄沙积海岛,看尔埋没水中坻。”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中的“鹿角枝”再次出现,但这次却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自己的命运与大雁相比拟。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像大雁的翅膀一样,虽然能够展翅高飞,但却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和变化。有时可能会遇到黄沙覆盖的岛屿,将自己埋没在泥沙之中;有时又可能遭遇狂风暴雨,被吹得四处漂泊。这种不确定性让诗人感到焦虑不安,也使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大雁的描绘和自身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