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入秦楼和凤吟,岂期消息近沈沈。
时过七夕榆花落,想结三秋荻影阴。
雒浦雪回情好赋,高唐云暗梦难寻。
可怜天上县明镜,分照芳龄两地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句内涵的品味及艺术手法的赏析。首先读懂是全诗意思,理解其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再结合诗歌的意境、主题、作者生平等来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诗歌的内容,又考查诗歌表达技巧,解答时既要抓住关键词,又要联系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如“雒浦雪回情好赋”,洛浦:地名。相传汉帝刘彻为纪念汉武帝和陈皇后的爱情而建“云梦台”(又名“望恩台”),因台在洛水之北,故称“洛浦”。这里指代陈后主与张丽华的爱情故事。“高唐云暗梦难寻”一句,化用《高唐赋》典故,描写了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的故事。高唐云暗:典出宋玉《高唐赋》,写楚襄王游高唐,遇巫山神女,神女以身投怀,王欲求爱而不能得,遂去。后以“梦断高唐”或“高唐云暗”指男女因情缘未尽而未能终成眷属。
【答案】
译文:
曾入秦楼和凤吟,岂期消息近沈沈。
时过七夕榆花落,想结三秋荻影阴。
雒浦雪回情好赋,高唐云暗梦难寻。
可怜天上县明镜,分照芳龄两地心。
赏析:
首联两句,诗人由自己曾经的欢宴,联想起当年与陈氏夫妻欢会的情景。“曾”字表明自己曾有过这种经历,“岂期”则表现了事与愿违的无奈与悲凉。“消息近沈沈”一句,点出了时间,即七夕之夜,此时正值榆花凋落时节,正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时。“消息”二字暗示着两人的分离,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颔联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过去的美好回忆。“榆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着两人分离的时间已久;“荻影阴”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但同时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两句,诗人通过想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雒浦”指的是洛阳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之地,而“雪回”则是指那里的雪景。诗人用“情好赋”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份感情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反而让两人的分离更加痛苦。这里的“高唐云暗梦难寻”则暗示了两人之间因为爱情而产生的遗憾。
尾联两句,诗人通过对天上的明月和人间的芳龄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两人分离的无奈。“明镜”一词在这里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它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品质;“芳龄”则是指人的年龄,代表着生命的宝贵。然而,在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使得诗人不禁感叹:“分照芳龄两地心。”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两人分离的无奈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回忆和想象,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