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草青青瘗艳魂,那堪烧艾遍前村。
自知远色明君事,薄命何须怨汉元。

在古代中国,王昭君的故事一直是诗人笔下的常客,她的美丽与命运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咏叹。以下将呈现《王昭君》:

  • 诗篇原文
    墓草青青瘗艳魂,那堪烧艾遍前村。
    自知远色明君事,薄命何须怨汉元。

  • 译文
    墓地上青草青青,埋葬了昭君的美貌灵魂,那令人痛惜的是到处焚烧着艾草。昭君自知自己的美丽是为了君主之事,她的薄命何需抱怨汉朝皇帝。

  • 注释

  • “墓草青青”中的“墓草”指的是墓地周围的草丛,常用来象征死亡和寂寞。

  • “瘗艳魂”意为掩埋或埋葬美好的灵魂。

  • “那堪”表示难以忍受或痛苦。

  • “烧艾”是古人用于避邪驱病的一种习俗,此处指焚烧艾草以表达哀悼之情。

  • “明君之事”指的是昭君为了国家大义所作出的选择。

  • “薄命何须怨汉元”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淡泊名利的哲学思想,即人的命运不应由外界因素所左右。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的墓草和烧艾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昭君一生的同情和惋惜。诗人通过对比宫中的明月与边塞的寒风,揭示了昭君远离故土、远嫁他乡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认为一个人的境遇不应成为评价其价值的尺度。这种对个人命运的超越和淡然看待的态度,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这首诗不仅是对王昭君生平的记载,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角色的一次审视。它让我们了解到,尽管身处逆境,但昭君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她的故事激励后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