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驭凌风去,岩花空自芳。
至今池水上,仿佛隐红妆。
【注】仙驭:神仙的车驾,这里指神仙所乘的神车;岩花:山岩间盛开的花。
风门仙迹 —— 风吹过仙家留下的遗迹,留下淡淡的清香。
仙驭凌风去 —— 仙人的神车在风中飞驰而去。
岩花空自芳 —— 山中的鲜花虽然已经凋零,但是仍然散发出阵阵芳香。
至今池水上 —— 直到现在,池塘里的水依然清澈见底。
仿佛隐红妆 —— 好像仙女隐藏在红色的妆饰之中。
仙驭凌风去,岩花空自芳。
至今池水上,仿佛隐红妆。
【注】仙驭:神仙的车驾,这里指神仙所乘的神车;岩花:山岩间盛开的花。
风门仙迹 —— 风吹过仙家留下的遗迹,留下淡淡的清香。
仙驭凌风去 —— 仙人的神车在风中飞驰而去。
岩花空自芳 —— 山中的鲜花虽然已经凋零,但是仍然散发出阵阵芳香。
至今池水上 —— 直到现在,池塘里的水依然清澈见底。
仿佛隐红妆 —— 好像仙女隐藏在红色的妆饰之中。
诗句释义 1 长安有狭斜: 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狭斜"通常指的是狭窄、弯曲的地方,这里可能指长安城内的某些小巷或角落。 2. 紫陌回曲径: "紫陌"是古代皇家道路的颜色,常用来描述帝王的道路。"回曲径"表示曲折的小道或者弯路。这一句描绘的是长安城中繁忙而复杂的交通状况。 3. 挟毂碍朱轮: "挟毂"是指车轮紧贴着车轴,"碍"则意味着阻碍。朱轮,红色车轮
诗句释义: 1. “天子征兵事朔方,丁男壮大当戎行。”:皇帝征召士兵前往北方边疆,壮丁们应征入伍。这里的“朔方”通常指的是北方的边关,而“戎行”则是指军队行动。 - 解释:“天子征兵”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者征召;“事朔方”即到北边的边关执行任务;“丁男壮大当戎行”说明男子应征入伍。 - 关键词:“天子征兵”,表示国家有命令;“事朔方”,地点指向北方边疆;“丁男壮大当戎行”
陈勋卿邀游龙津园分赋出郭探幽境,寻源识旧津。 云林高卧处,清世直声人。 道胜抛章绶,功成任角巾。 凿池分碧月,选径迥红尘。 门闭无题凤,庭闲有坐宾。 尊馀十日酒,盘备四时珍。 改席临花坞,挥觞藉草茵。 嘉莲曾纪瑞,妙句忽称神。 缱绻深投辖,逍遥洽钓纶。 渐看霞色晚,乍眺月华新。 归路宁辞倦,重来肯厌频。 东山棋局好,长奉对千春。 【注释】 1. 陈勋卿: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字。 2. 出郭:走出城外
飞英甲第冠中朝,仙署声华动赤霄。 飞英:比喻才华出众的人。甲第:古时指高官显贵的住宅,这里用来形容严太守府邸的壮丽和地位显赫。 万里旌麾临上郡,三城人士景高标。 旌麾:古代军队中的旗帜,此处指威严之旗。上郡: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北。三城:泛称京城或都城。景高标:形容名声远扬。 西京治行今重睹,南海珍奇无所取。 西京:指长安(今天的西安),是西汉的都城。治行:治理政事。南海
燕政托揖让,社稷墟齐兵。 昭王图雪耻,求士千金倾。 壮哉乐毅士,报以七十城。 当时重其略,国乘传荣名。 于期颈自刎,荆轲计不成。 一感知己恩,九死其所轻。 寥寥千载馀,烈风争日明。 注释: 1. 燕政托揖让,社稷墟齐兵:指燕国政治稳定,没有战争,齐国军队被打败。 2. 昭王图雪耻,求士千金倾:指昭王为了洗刷耻辱,不惜用千金悬赏寻找人才。 3. 壮哉乐毅士,报以七十城:指乐毅是一位英勇的将领
以下是对《七夕》一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与赏析: - 鹊桥惟此夕,灵境信奇哉。 鹊桥在今夜显得如此特别,令人称奇。 - 天上双星度,人间绣阁开。 天上有两颗星星相会,而人间则有一个精美的阁楼被打开迎接他们。 - 秋风下桐叶,夜雨湿莓苔。 秋风中飘落着梧桐树叶,夜雨使得莓苔变得湿润。 - 为问乘槎者,仙源几日回。 向那些乘坐木筏前来的人询问,仙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来。 2.
【注释】 百丈:指很高的山。飞泉:高耸入云的泉水。寒泉喷雪:形容泉水寒冷如雪。晴空自风雨:形容天空晴好,却有风吹下雨。客来:客人来临。濯:洗。尘襟:尘俗的衣领。庄生:指战国时的庄子。他常以濠梁之鱼、蝴蝶梦等故事,说明万物相通的道理。这里泛指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高山清泉图景。诗中写山高水冷、天晴风雨、山清水秀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玉笋凌空出,参差翠霭多。 - “玉笋”形容山形如竹笋般尖锐、直立,这里指山峰。 - “凌空出”表示山峰高耸入云。 - “参差翠霭”中的“参差”意味着山峰错落有致,“翠霭”通常指的是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结合诗意,此处描述了山峰挺拔而壮观的自然景观。 2. 还承天上露,入夜浣星河。 - “还承天上露”意指这些山峰在日间吸收了天空的露水。 -
【注释】 镇海楼:旧时在福建建瓯的一座楼。同诸子作:和朋友们一起登楼。 频年京国思君梦,此日危楼得共登:多年在京城思念你,今天终于和你一起登上了这座高楼。 暑气半消青嶂里,襟期偏洽白云层:暑气消散了一半,我的心情也像这青翠的山峦一样爽朗,心情特别舒畅。 海潮飞雨侵瑶席,涧道流霞断古藤:海上飞来的雨水打湿了我们坐席上的丝织品,山涧里的流霞映照出古老藤蔓的影子。 拚醉不愁明月去,松门深夜有禅灯
【注释】 济:渡船。津:渡口。潆洄水千尺:水波绕岸回旋,水深达千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渡口景色的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画面。首句“磐石临溪岸”,写岸边巨石矗立,是渡船停靠之地;次句“潆洄水千尺”,写江水环绕着岸边流去,水势汹涌澎湃;第三句“时有问津人”,点出渡口行人来往不绝;末句“风烟随所适”写行人乘舟而行,随风浪漂泊,任意东西。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丽
【注释】 梵刹:寺庙。晨钟:寺庙早晨的钟声。古刹:古老的寺庙。逼:接近、靠近。疏钟:稀疏的钟声。彻林早:穿透树林的声音,指钟声传得很远。 缓步:缓缓地走。到禅栖:走到寺院的栖息地。禅栖:佛教徒称寺院为“禅栖”。落花:飘落的花瓣。 僧未扫:和尚没有打扫庭院,说明和尚还在睡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清晨在寺庙里漫步时,被那稀疏的晨钟声所吸引。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座古寺,坐落在云中
【注释】 镇海楼:旧时在福建建瓯的一座楼。同诸子作:和朋友们一起登楼。 频年京国思君梦,此日危楼得共登:多年在京城思念你,今天终于和你一起登上了这座高楼。 暑气半消青嶂里,襟期偏洽白云层:暑气消散了一半,我的心情也像这青翠的山峦一样爽朗,心情特别舒畅。 海潮飞雨侵瑶席,涧道流霞断古藤:海上飞来的雨水打湿了我们坐席上的丝织品,山涧里的流霞映照出古老藤蔓的影子。 拚醉不愁明月去,松门深夜有禅灯
注释: 1. 暝色苍茫古化城,同来结夏恰初睛。 - 暝色苍茫: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大地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的景象。古化城:指的是某个古老的城市。结夏:夏天的开始,即夏季的时节。 2. 衣披蕉石云犹润,杖引莲峰气飒清。 - 衣披蕉石:衣服被蕉树叶子遮挡,仿佛披在了蕉树之上。云犹润:云彩依然湿润、清新。杖引莲峰:用拐杖指引着莲花山的方向。气飒清:气息清爽,环境宜人。 3. 残照到碑看往迹,曲池流水杂经声
注释:龙潭深不可测,白昼间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我本想借助这神龙的降雨之意以实现我的心愿,可是天门却用雷点来驱散我的愿望。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龙潭观雨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对神灵力量的敬畏之情。首句“寒潭深不测”,描绘了龙潭深邃、寒冷的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龙潭中隐藏的秘密和力量。接着两句“白昼吼风雷”,则形象地展现了龙潭在白昼也能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这种力量强大而又神秘
【注释】 鹧鸪返照:鹧鸪山在今广西贺县,以山名。 灵景当花县,霞光夕夕环:灵境(指风景优美的地方)正当花县,夕阳的余辉把群峰环绕。 昔传鹧鸪岭,今为双凤山:从前传说鹧鸪岭,现在却成了双凤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之作,借咏鹧鸪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鹧鸪岭与现在的双凤山,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迁和变化。同时,诗人通过对鹧鸪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注释:清晨的天空中云彩缭绕,高高的云台散去了阴霾。海的尽头天有万里之遥,但仍然捧持着一颗丹心。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壮丽景象和诗人高尚品格的诗篇。首句“达曙彤云晓”描绘了天空中的彤云在早晨时分逐渐散去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化。次句“高台散积阴”则通过描述高台上的云气散去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感受大自然力量的壮观画面。第三句“海隅天万里”进一步描绘了辽阔无垠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