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市谁言侠烈多,绿杨桥畔只鸣珂。
曾闻莽室群称颂,不见屠门醉和歌。
所赖腐儒能赴鼎,即看神武立还阿。
伤心莫叹先朝事,寂寂寒蝉意为何。

《戊辰长安感述七首·其一》是明代诗人黎遂球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

燕市谁言侠烈多,绿杨桥畔只鸣珂。
曾闻莽室群称颂,不见屠门醉和歌。
所赖腐儒能赴鼎,即看神武立还阿。
伤心莫叹先朝事,寂寂寒蝉意为何。

  • 注释
  1. 燕子市:指长安城的市场。
  2. 燕市谁言侠烈多:燕市中,谁还能说有侠义之士?
  3. 绿杨桥畔:在绿柳成荫的桥边。
  4. 只鸣珂:只有鸣着玉佩的声音。
  5. 莽室:这里指王莽的新朝(前9-23年)。
  6. 屠门:屠户之门。
  7. 腐儒:指学识渊博但行为迂腐的读书人。
  8. 赴鼎:前往战场。
  9. 神武:指唐太宗李世民。
  10. 立还阿:回到原来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长安。
  11. 伤心莫叹: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叹息。
  12. 寂寂寒蝉:形容环境凄凉,无人声。
  • 译文:长安城中,谁能再听到那些侠义之士的传说?只在绿柳成荫的桥畔,偶尔能听到他们铿锵前行的声音。曾经听闻新朝时,人们赞颂他们的英勇事迹;如今却看不到屠户门前有人为他们歌唱欢庆。幸好那些学识渊博却行事迂腐的读书人也能为国家出力,我们就能期待神武皇帝(指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凯旋归来。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叹息,让我们一同感受这寂静寒冷的环境。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新旧时代的态度变化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燕市侠义之士的怀念与现实的失望,以及对旧朝和新朝的态度转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希望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全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