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树连云到远峰,不知湖外有城封。
龙吟每和摊书幌,鸟下频窥捣墨舂。
遁世只应师孺子,傍人遥认对林宗。
秋花晚实餐无尽,白饭青蔬也累供。
【注释】
1.章江:即长江。徐巨源邀住榆溪草堂留题四首:徐巨源邀住榆溪草堂,请作者为之作题。章江、榆溪:均为地名。
2.连云:与天空相接。远峰:远处的山峰。
3.龙吟:形容瀑布水声。摊:指摊开书页阅读。书幌:指书卷。
4.鸟下:指鸟儿飞下啄食。捣墨舂:捣药杵臼。舂:捣,用杵臼捣碎。
5.遁世:隐退避世。师孺子:以孔子为师。孺子: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6.傍人:旁人。林宗:指东汉末年名士陈蕃,字长文,号林宗。
7.秋花晚实餐:指秋天的花朵和晚熟的果实可供食用。秋花:秋天的花。晚实:晚熟的果实。餐:吃。
8.白饭青蔬:白色的米和绿色的蔬菜。也累供:也是供给。累:同“磊”,堆积。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在友人徐巨源处留题之作,表达了作者隐居田园生活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淡薄态度。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首联写诗人来到榆溪草堂的所见所感。诗人遥望远方,只见江树连天,山峰耸立,不禁感叹道:“不知湖外有城封。”这里诗人以“城”代指城市,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的厌恶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颔联则转向了诗人的日常生活。诗人喜欢读书,每当读书时,总爱将书卷摊开,聆听瀑布的水声;而每当鸟雀飞下啄食时,诗人也会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颈联则转向了诗人的人生思考。诗人认为,隐居避世的人应该以孔子为师,学习他的智慧和品德;而对于旁人来说,他们也应该能够识别出谁是真正的隐士,谁只是在表面做作而已。这一联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
尾联则回归到了诗人的田园生活。诗人说,秋天的花朵和晚熟的果实虽然可以供人食用,但是它们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同样的道理,白米饭和绿色蔬菜也只是简单的充饥之物,而真正能够滋养身心的是那无尽的知识财富。这一联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陶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值得人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