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春色如绿纱,牡丹试暖齐放花。
雪香千顷染霞湿,葳蕤嫩紫参差芽。
看花宫使银铃马,飞鱼绣服盘阶下。
斜寻金弹走冰坭,芳塍日冷都城夜。
古道麒麟石人瘦,教捧铜盘进羊炙。
歌儿带缬作珠鞭,酒散驰归火满天。
半劈花趺穿箭镞,娇红似割胭脂玉。
官街乞与典门佣,晓卖郎君醉丝竹。
【注释】
- 牡丹曲:唐代教坊曲,属大曲。
- 西山:即华山。春色如绿纱——春天的景色如同绿色的丝织品一样美丽。
- 试暖:开始开放。齐放:一起开放。
- 雪香:指山花散发出的芳香。千顷:形容范围广阔。霞湿:像霞光一样的湿润感。
- 葳蕤嫩紫参差芽——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嫩紫:指初开时的颜色。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 看花宫使银铃马——观看花朵的使者骑着银色的马儿。银铃:古代的一种装饰,用金属制成,形状像铃铛。
- 飞鱼绣服盘阶下——穿着飞鱼图案的衣服在台阶下行走。
- 斜寻金弹走冰坭——寻找金制的弹弓把冰上的泥巴打掉。斜寻:斜着寻找。金弹:金制的弹弓。
- 芳塍日冷都城夜——芳草覆盖的田埂上,太阳已经落山了,夜晚的城市里。芳塍:芳草丛中的小道。
- 古道麒麟石人瘦——古老的道路旁,麒麟石雕显得有些瘦弱。石人:刻有石头的人形雕像。
- 教捧铜盘进羊炙——被教导捧着铜盘去进献羊肉烤制的食物。
- 歌儿带缬作珠鞭——歌女们戴着带有花纹的腰带,做成了珠子作为马鞭。
- 酒散驰归火满天——酒宴结束后,人们骑着马回家,天上的星星被点燃成火。
- 半劈花趺穿箭镞——花瓣被砍开,露出了箭尖。半劈:半开的意思,形容花瓣被砍开的样子。
- 娇红似割胭脂玉——娇艳的红色就像被割开的胭脂和玉石一样鲜艳。
- 官街乞与典门佣——在官街上乞讨的人被当作雇工。典门佣:抵押给人做雇工。
- 晓卖郎君醉丝竹——早上的时候,男人们在音乐伴奏下卖力地演奏。
【赏析】
此诗描写了春天的长安城,以及城中的牡丹花开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长安图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画意。
首句写春色之美,以“绿纱”比喻春色之美,形象生动。次句描绘牡丹开始绽放的景象,既表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也体现了春天的到来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勃勃。三、四句则进一步描绘牡丹花盛开的情景,以“雪香千顷染霞湿”形容牡丹花盛开时香气扑鼻,色彩斑斓;以“葳蕤嫩紫参差芽”描绘了牡丹花繁茂生长的姿态。
五、六句写观赏牡丹的人及其活动,诗人以“银铃马”“飞鱼绣服”等意象,描绘出一群赏花人骑马游赏的热闹场景。七、八句写牡丹花凋谢后的残败景象,诗人以“斜寻金弹走冰坭”形容花枝折断后尘土飞扬的景象,以“芳塍日冷都城夜”描绘了白天的花枝枯萎,夜晚的都城依旧灯火通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凋谢后的惋惜之情。
九至十二句写赏花人的活动及牡丹花的价值,诗人以“官使银铃马”“飞鱼绣服盘阶下”等意象,描绘了一群官员骑马游赏牡丹的情景。十三至十六句写赏花人的生活情趣,诗人以“斜寻金弹走冰坭”形容赏花人欣赏牡丹花的姿态,以“芳塍日冷都城夜”描绘了白天的花枝枯萎,夜晚的都城依旧灯火通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写赏花人的生活困境,诗人以“官街乞与典门佣”等意象,描绘了一群官员因生活困顿而向百姓乞求食物的情景。十七至十九句写赏花人的欢乐时光,诗人以“晓卖郎君醉丝竹”等意象,描绘了清晨时分,男人们在音乐伴奏下卖力地演奏的场景。二十至二十二句写赏花人的悲哀心情,诗人以“半劈花趺穿箭镞”等意象,描绘了赏花人因生活困顿而衣衫褴褛的形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长安城及牡丹花的美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长安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画意。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困苦与欢乐并存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