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萧萧浩无主,长虹晓射咸阳柱。
马角生成乌白头,遂令祖龙环柱舞。
端门两两蛮夷人,九楹错绮排九宾。
将军有头不得语,开函怒目犹如嗔。
殿上呼王王负剑,夫人匕首何曾验。
荆卿大笑药囊前,虹影犹侵血花艳。
虹欲斗龙龙未死,龙死扶苏作天子。
天意亡秦必在胡,鲍杂龙腥此时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荆卿行”是诗题,点明写作对象和题材;“寒风萧萧浩无主,长虹晓射咸阳柱。”“寒风萧萧”形容天气寒冷,没有主人的气势,这里用来形容燕太子丹的心情,也比喻荆轲此行的孤单、悲怆;“长虹晓射咸阳柱。”咸阳,今陕西西安,古都城名。咸阳宫是秦朝都城,位于咸阳以东,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汉高祖刘邦曾在此建都。后称皇帝的宫殿。“咸阳柱”指秦宫门前的柱子。“马角生成乌白头,遂令祖龙环柱舞。”马角生乌白头,即“白马饰金羁”,“白首如霜”,意思是骏马装饰上金络辔,白色的马头上戴着霜雪一般的白毛,用以形容荆轲穿着华贵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像一位高贵的客人一样来到秦国。祖龙,指秦始皇嬴政,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呼风唤雨的神异动物,这里用来代指秦始皇。“遂令祖龙环柱舞”意思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使秦始皇嬴政成为阶下囚,这正应了荆轲的心愿。“端门两两蛮夷人,九楹错绮排九宾。”“端门”即宫门,这里指秦国宫门;“九宾”是周代诸侯国朝拜天子时举行的最隆重仪式,这里泛指各国使者来朝拜;“九宾错绮”,即“雕玉为槛”“文茵十重”。这是说荆轲刺秦时,秦王嬴政身边聚集了大批文武官员。“将军有头不得语,开函怒目犹如嗔。”这里指荆轲,荆轲被尊称为“壮士”;将军,这里指的是荆轲。“开函怒目犹如嗔”,意思是荆轲把奏书交给秦王,秦王大怒,发怒的眼神就像瞪眼生气一样。“殿上呼王王负剑,夫人匕首何曾验。”这里是说荆轲向秦王喊话:“大王您拿着宝剑吧!”意思是要秦王拿剑,但秦王没有拿剑。“夫人匕首何曾验?”意思是说荆轲向秦王献匕首,但秦王也没有接受。以上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荆轲刺秦王失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荆卿大笑药囊前,虹影犹侵血花艳。”“荆卿大笑药囊前”,意思是说荆轲笑着走到药袋面前准备自杀,但最后却没能成功自杀。“虹影犹侵血花艳”,意思是说荆轲笑着走向药袋准备自杀时,身上溅上的血迹好像彩虹一样美丽。“虹欲斗龙龙未死,龙死扶苏作天子。”“虹欲斗龙”即“虹霓相钩”,意思是天欲降灾于秦朝。“龙未死”是指项羽还没有死去;“扶苏作天子”是指秦始皇死后,其子扶苏继位为帝。“天意亡秦必在胡,鲍杂龙腥此时是。”意为上天的意思一定是让秦国灭亡在胡地(今新疆地区),而这时正是秦始皇死的时候。“鲍杂”是指鱼杂合在一起的味道。“龙腥”是指鱼腥味。意思是说当时正是秦始皇死的时候,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天下的形势正是“鱼杂味”。这里的“鲍杂”和“龙腥”都是比喻之辞。“鲍杂龙腥此时是”意思是说当时正是天下大乱的时期。
【答案】
这首诗描写的是荆轲刺秦的故事。诗中通过描绘荆轲刺秦时的情景来表现荆轲的勇敢和爱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之情。诗人通过对荆轲形象的刻画,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高尚品格。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荆轲刺秦失败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生动,充满了豪迈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