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静空斋里,瞻奇仰泰峰。
白云流绝壁,黛色隐寒松。
寺与茅檐直,门经竹崦重。
夜来清梦觉,还得听晨钟。

【注释】泰峰:泰山的北高峰。刘处士:指隐士刘安。

空斋里:道士修行的地方。

瞻奇仰泰峰:仰望泰山之巅。

绝壁:山崖,陡峭的峭壁。

黛色:青黑色。

茅檐:用茅草覆盖的房屋的屋顶。

门经竹崦(yān)重:经过竹林的小门。崦,山坳。

夜来清梦觉,还得听晨钟:夜晚做了清静的梦,天亮时又得去听清晨的梵铃声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道士刘安在空寂的斋室里仰望高耸入云之泰山的诗作。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第一句“习静空斋里”,诗人以“习静”二字点明自己身处之地是道士修行之地,即空斋。这里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第二句“瞻奇仰泰峰”,诗人仰望泰山之巅,表现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奇”字,既指泰山之雄伟奇特,也象征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第三句“白云流绝壁”,描绘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白云在绝壁上飘荡,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绝壁”指的是山崖,而“流”则形象地表现了白云流动的状态,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第四句“黛色隐寒松”,诗人将目光转向远处的寒松,只见它们在黛色中若隐若现,形成了一种朦胧美。这里的“寒松”既指山上的松树,也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寺与茅檐直”,诗人的视线再次回到自己的居所——空斋,只见它与周围的寺庙建筑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这里的“直”字,既形容了寺庙建筑的直线形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美的赞美之情。

第六句“门经竹崦重”,诗人继续描绘空斋周围的风景,只见一道小门经过竹林的遮挡变得更加隐蔽,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这里的“重”字,既描述了门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最后一句“夜来清梦觉,还得听晨钟”,诗人在夜晚做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梦境,当晨钟声响起时,又不得不起身去做早晨的修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深深眷恋,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无奈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空斋、泰山、白云、寒松、寺院等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宁静、幽雅而又略带忧伤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