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分手易,杯酒问前期。
怨别难成赋,从军更有诗。
孤莺将薄曙,残露尚明枝。
回首天山夜,闻笳忆此时。

【注释】

曾子澄:即曾子开,宋代诗人。招桢伯:指王桢伯。时子澄将之塞上:王桢伯将要赴边关去。

亦知:知道。分手易,杯酒问前期:离别虽然容易,但一杯酒里却难以预卜未来。前期,即前程,指归期。

怨别难成赋,从军更有诗:因离别而悲伤,难以写成诗歌;因为要随从军队去边疆戍边,所以又有诗歌可作。

孤莺将薄曙,残露尚明枝:一只孤零零的莺鸟刚刚在黎明时分飞过天空,树枝上的露珠还未完全消失就已显露出来。薄曙,清晨。明枝,明亮地映着枝叶。

回首天山夜,闻笳忆此时:回头看看那天山夜晚的景象,听到胡笳声就会怀念这个时候。笳,古乐器名,这里指胡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人曾子澄为王桢伯送行的赠别之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赴边的无限深情和殷切希望。全诗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首句“曾子澄过访招桢伯同集时”,表明曾子澄来访,与桢伯一同聚首,共度时光。接着两句“亦知分手易,杯酒问前期”写出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他深知分离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在离别之时,一杯美酒下肚,却难以预卜未来,因此不禁感慨万分。

第三四句“怨别难成赋,从军更有诗”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别离的无奈和痛苦。因为离别而悲伤,难以写成诗歌;因为要随从军队去边疆戍边,所以又有诗歌可作。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沉、细腻。

接下来的诗句“孤莺将薄曙,残露尚明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只孤零零的莺鸟刚刚在黎明时分飞过天空,树枝上的露珠还未完全消失就已显露出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鸟儿比作诗人自己,仿佛它们也在为离别而哀伤。

最后两句“回首天山夜,闻笳忆此时”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远方。抬头望去,只见那天山之夜多么美丽!耳边似乎传来了胡笳的声音,让人不禁回忆起这段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天山”既指天山山脉,又暗喻友人即将前往的边关之地。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时的景物描绘、情感抒发以及回忆往事等手法,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赴边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