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初落木,归客兴偏新。
药饵经秋减,萝衣似旧贫。
侯门无左席,渔艇有闲身。
到处堪栖泊,原非失路人。
【注释】
①黄孔昭:作者的朋友。②千山初落木:千山万壑中的树木都已凋零,形容秋天的萧瑟景象。③归客兴偏新:回家的客人,兴致特别旺盛。④药饵经秋减:药饵经过秋季之后会减少,比喻人年老体衰。⑤萝衣似旧贫:指穿着蓑衣的老农,贫穷如旧。⑥侯门左席:指官宦人家中尊贵的座位。⑦渔艇有闲身:指渔民的船中有空闲的时间。⑧栖泊:停留、栖息。⑨原非失路人:本来就不是迷路的人。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冬,时诗人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与黄孔昭别后,作此赠别之词。首联写诗人送别黄孔昭,感叹岁月不居;颔联写归客兴生,暗寓身世之感;颈联写自己虽处官场但无官职;尾联抒发对黄孔昭的祝愿之情。全诗以情为纲,意境清远,格调清新。
“千山初落木,归客兴偏新。”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黄孔昭,面对的是苍茫的山色和萧索的秋景,心中不免涌起一股羁旅思乡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归客”这一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惆怅。“归客”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诗人用“千山”来描绘周围环境的寂静,用“初落木”来渲染季节的变化,用“兴偏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这两句话虽然简短,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药饵经秋减,萝衣似旧贫。”接下来,诗人继续描述送别的情景。他看到黄孔昭身着蓑衣,头戴斗笠,仿佛是一位贫穷的老农。这种形象既表现了黄孔昭的朴素无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衣服和黄孔昭的蓑衣,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贫困生活的担忧。
“侯门无左席,渔艇有闲身。”这句诗是诗人对黄孔昭生活状况的描述。他告诉黄孔昭,官宦之家中并无尊贵的席位,只有那些平凡的渔夫才有闲情逸致地垂钓。这里的“侯门”和“渔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到处堪栖泊,原非失路人。”最后,诗人对黄孔昭表达了祝福之情。他希望黄孔昭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安身立命,而自己则始终是那个失路之人。这里的“失路人”并非指真正的迷失方向,而是借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在官场中的孤独和无助。诗人以豁达的心态对待自己的遭遇,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仕途的无奈。它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怀诗,更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