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能几度,登览记吾曾。
地拥青猊座,行逢白足僧。
中厨供茗饮,四壁照莲灯。
莫更思身外,随缘亦小乘。
注释:
- 邓山人:作者自称,表示谦虚。邓山人,即指作者自己。
- 邹令尹:官名,指作者的朋友。
- 黄少参:官名,指作者的另一位朋友。
- 张都运:官名,指作者的一位朋友。
- 郭学宪:官名,指作者的另一个朋友。
- 六榕寺:位于广州,是著名的佛教寺院,有“岭南第一丛林”之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游历六榕寺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登临览胜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和追求。
首句“生涯能几度,登览记吾曾”,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引子,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他曾经多次登临游览,但每次的经历都已记在心中。这里的“生涯”既指人生,也暗含佛学中的生命观。诗人通过这样的开头,引出了接下来的主题——佛学。
颔联“地拥青猊座,行逢白足僧”,描述了他在六榕寺内所见到的景象。诗人站在寺庙前,看到一座雄伟的佛像,象征着佛法的威严与崇高。同时,他遇到了一位行走的僧人,象征着佛法的实践与传播。这里的“青猊座”指的是佛像,而“白足僧”则是指僧侣们赤脚行走的形象,象征着他们虔诚修行的精神风貌。
颈联“中厨供茗饮,四壁照莲灯”,进一步描述了六榕寺内的生活场景。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僧人在厨房烹煮香茶,为游客提供了美味的斋食。同时,他发现寺庙四周墙壁上悬挂着莲花灯,照亮了整个寺院,为人们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里的“中厨”和“四壁”分别指的是寺庙内的厨房和四周的墙壁,而“供茗饮”和“照莲灯”则分别描绘了僧人在厨房烹饪美食和墙壁上的照明设施。
尾联“莫更思身外,随缘亦小乘”则是诗人对佛学的理解的总结。他认为,不要过分思考外界的事物,而是要随遇而安,遵循内心的本愿。这里的“小乘”是指佛教中的初级阶段,诗人在这里用它来比喻佛学中的初级修行阶段。他认为,只要跟随自己的内心,就能够体验到佛法的智慧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意蕴,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