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晴雪隐禅枝,乘兴难孤竹下期。
龙象法从开士演,风幡言有化人知。
昙花半落谈经后,幽鸟潜窥出定时。
篱菊肯同陶令醉,不劳庐岳远寻师。

【译文】

初冬时节经过诃林净隐方丈,双峰晴雪隐禅枝。乘兴而来难与竹下期,龙象法从开士演,风幡言有化人知。昙花半落谈经后,幽鸟潜窥出定时。篱菊肯同陶令醉,不劳庐岳远寻师。

注释:

双峰晴雪:指山间积雪如霜。

禅枝:佛教语,指修行人的修行之道。也指禅宗的树枝。

乘兴:乘着兴致;兴致勃勃地。

竹下期:即“竹中期”,意谓在竹林深处相待。

龙象:佛教语,龙为佛之变化身,象是菩萨之化身。

风幡:佛教语,幡是佛家用以招引众生的幡盖,幡上画有佛像、经文等。

昙花:一种名贵的花卉。

陶令:陶潜字渊明,东晋时著名诗人,后人称其为陶令。

庐岳:庐山的别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诃林净隐方丈时的感怀之作。诗中的景色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画意。

首联“双峰晴雪隐禅枝,乘兴难孤竹下期。”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颔联“龙象法从开士演,风幡言有化人知。”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悟。他以龙象和风幡为喻,表明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认为佛教的智慧能够引导人们走向解脱之路。

颈联“昙花半落谈经后,幽鸟潜窥出定时。”通过昙花和幽鸟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这里的昙花象征着佛教的教义,而幽鸟则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

尾联“篱菊肯同陶令醉,不劳庐岳远寻师。”则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他认为人生的快乐并不在于追求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他宁愿像陶潜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也不愿意为了寻找真理而远离尘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