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隔丹梯祗十寻,翛然凉气袭衣襟。
天遥析木云间断,势压玄冥分外阴。
陵谷暂移金检没,烽烟不动宝符深。
鞭龙欲访真源去,乘屩谁同出世心。
【注释】
- 公署:官署。
- 丹梯:仙山的楼梯。
- 翛(xiāo)然:形容超脱的样子。
- 析木:即析木为理,语本《庄子·天地》:“夫木之精,不在木而在乎木之末;在土而不在土上。故圣人将游于六极之表,四彻五通,莫见其形。”
- 分阴:指天之南面为“阳”,北面为“阴”。
- 陵谷:山陵、山谷,比喻世事变化。
- 金检:金印,古代封官赐爵时所佩带的玉符。
- 烽烟:烽火,古人以烽火传递军情。
- 鞭龙:传说中能驾御风云的神物。
- 真源:真理、道义的根源。
- 乘屩(jiàn):步行,步行去。
【赏析】
此诗写登临北岳恒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与思考。全诗意境雄浑阔大,笔力遒劲,气魄豪迈。
首联写登山所见。“公署对北岳作”点明题旨。作者自谦地称自己是“公署”,而把北岳恒山比作仙山,表明自己虽身为朝廷官吏,但心怀仙山之志。“近隔丹梯只十寻”,是说站在山脚下仰望山巅,只见几层台阶直插云端,仿佛隔着一层云雾一样。“扪参历井仰胁息”,用《列仙传》“八仙过海”的典故,写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诗人由山脚到山顶,一步步向上走,终于到了仙山的巅峰,这时他不禁仰头长叹,几乎要屏住呼吸了。这里既写出了北岳恒山的气势雄伟,又表现出诗人的惊叹和赞叹之情。颔联进一步写北岳恒山之高峻奇特。诗人描绘出一幅幽奇秀美的图景:“天遥析木云间断,势压玄冥分外阴。”“析木”是神话中的一座山峰名,“玄冥”是传说中的一个水神。《列子·汤问》:“天帝拆字,以示风后、力牧、大鸿,未至之际,裂裳裹体,席其股肱,肘腋间,以数步而行。”这里的“玄冥”就是指这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意思是说北岳恒山之高峻,足以使天帝也感到惊异。
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笔,表现北岳恒山的险峻神奇。“陵谷暂移金鉴没”“烽烟不动宝符深”,是诗人由上到下俯瞰所见的景致。“陵谷”是山陵与山谷,这里比喻世事变迁无常。“金鉴”指金印。“陵谷暂移”是说山陵、山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沧桑巨变。“金检”是皇帝颁赐给官员的凭证,这里指金印。诗人认为北岳恒山之所以能够巍峨壮观,是因为它的永恒不变。“烽烟不动”则是指北岳恒山周围的烽火台永远也不会熄灭。“烽烟”是古时边防报警用的烟火,这里代指烽火台。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强调北岳恒山的神奇美丽。尾联写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向往之情。“鞭龙欲访真源去”中的“鞭龙”,典出《庄子·应帝王》:“宋人有善为不龟之药者,世世为宋国国王。”这里的“真源”指的是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也就是道义和真理的根源。“乘屩谁同出世心”中的“乘屩”典出《庄子·秋水》:“孔子游于缁帷之上,臂如抱丘。”这两句诗人用典意在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心怀仙山之志,渴望远离尘嚣,寻求真理和道义根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