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凭高送目频,漳台罗绮散馀春。
丹梯自绕青羊栈,树色遥连白马津。
宾榻至今惟孺子,北门终合用词人。
尊前羽扇何劳障,正是中原息战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天雄城楼登高望远的场景,以及他对中原和平的期盼。
落日凭高送目频,漳台罗绮散馀春。
译文:落日时分,我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只见漳台一带的美丽景色逐渐消失殆尽。这里的“漳台”指的是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而“罗绮”则是指繁华的景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和留恋。
丹梯自绕青羊栈,树色遥连白马津。
译文:沿着石梯向上,我可以欣赏到青羊栈的美景;远处的树木与黄河边的白马津遥相呼应。这里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流畅。
宾榻至今惟孺子,北门终合用词人。
译文:如今的客人席已经空无一人,北门的战事也终于平息,可以像词人一样吟咏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尊前羽扇何劳障,正是中原息战尘。
译文:面前摆放着羽毛扇,似乎无需遮挡灰尘。这里形象地描绘了中原地区战后的宁静景象。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登高望远、怀古伤今之作,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