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城青桂隐团团,词客开尊正耐看。
色过露盘分半璧,影浮宫瓦动层澜。
吹笳渐觉千门曙,捣练谁知此夜寒。
无奈秋光常滞客,几回圆缺在长安。
同王敬美待月梁思伯所掖城,即长安城。青桂,指桂花。团团,圆而密。词客,诗人。开尊,举杯饮酒。正耐看,正好欣赏。色过露盘分半璧,指月亮如玉盘中的半璧。影浮宫瓦动层澜,形容月光照在宫殿的瓦上,水波荡漾,如波澜起伏。吹笳,指奏乐。渐觉千门曙,听到远处传来千门报晓的声音。捣练,指妇女捣练(一种用麻线制成的织物)的情景。谁知此夜寒,不知这夜里是否真冷。
无奈秋光常滞客,可叹秋天的时光总是让人滞留在外。几回圆缺在长安,指月亮有几次圆满和缺损出现在长安。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观赏明月的情景,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句“掖城青桂隐团团”,描绘了长安城的夜景,青桂隐,指桂花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幽静美丽。团团,形容桂花树的形状如同圆球一般。
第二句“词客开尊正耐看”,则转入了主题,词客指的是文人雅士,他们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兴致盎然。开尊,指举起酒杯,与前面的“开尊”相呼应。
第三句“色过露盘分半璧”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美景,色过露盘分半璧,形容月亮的光芒如同玉盘中的半璧一样明亮。这句诗不仅赞美了月亮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第四句“影浮宫瓦动层澜”则将画面拉远,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宫殿和城墙的影子在水中荡漾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貌。
第五句“吹笳渐觉千门曙”则是从声音的角度来描写夜晚的变化。吹笳,指吹奏乐器的声音。渐觉千门曙,随着早晨的到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千门也逐渐亮起了灯火。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明天的希望。
第六句“捣练谁知此夜寒”则转换了意境,从白天的热闹转为夜晚的寂静。捣练,指妇女捣练的场景。谁知此夜寒,虽然人们忙碌于日常生活,但在这样宁静的夜晚,却无法体会到内心的寒冷和孤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百态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最后一句“无奈秋光常滞客,几回圆缺在长安”则是全诗的总结,无奈秋光常滞客,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几回圆缺在长安,则表示月亮在长安城上空多次出现圆满或缺损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夜景的描绘和对月亮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城市的繁华和人民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