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还将隐者同,朱弦多在此亭中。
路从荷芰芳湖绕,梦与烟萝绝岛通。
修竹曾经梁苑赋,白茆何谢陆家风。
卧游久矣怜宗炳,策杖何时到桂丛。

依隐亭为朱孔阳作

卜筑还将隐者同,朱弦多在此亭中。

路从荷芰芳湖绕,梦与烟萝绝岛通。

修竹曾经梁苑赋,白茆何谢陆家风。

卧游久矣怜宗炳,策杖何时到桂丛。

赏析:
诗句“卜筑还将隐者同”表达了作者选择隐居此地的决心和愿望。“卜筑”一词,意为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此处用来形容朱孔阳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还将隐者同”则表明他不仅自己选择隐居于此,还希望与志同道合的隐士共同生活。这一句体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下句“朱弦多在此亭中”描绘了隐亭内的情景。“朱弦”指代的是古琴,象征着高雅的艺术氛围。“多在此亭中”暗示了朱孔阳在这座亭子中弹琴作乐,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隐者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朱孔阳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接下来的诗句“路从荷芰芳湖绕,梦与烟萝绝岛通”,进一步描绘了隐亭周围的自然景观。“荷芰芳湖”指的是荷叶荷花与碧绿的湖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烟萝绝岛通”则形容隐亭周围环境幽静,仿佛与世隔绝。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隐亭的自然环境之美,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修竹曾经梁苑赋,白茆何谢陆家风”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隐逸文化的传统。“修竹”指的是茂密的竹子,“梁苑赋”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墨客赞美竹子的作品;“白茆”则是水边生长的一种植物,这里用“何谢陆家风”来表达隐者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诗既体现了朱孔阳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显示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卧游久矣怜宗炳,策杖何时到桂丛”是作者抒发感慨和期待的句子。“卧游”意味着长时间地欣赏美景,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者在亭中度过的时光充满了乐趣;“怜宗炳”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画家宗炳的敬意,宗炳以画梅著称,这里的“怜”可以理解为欣赏;“策杖何时到桂丛”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踏上桂树丛生的山岭。

这首诗通过对隐亭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隐者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句中的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