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本无色,止水亦长莹。
如何桂轮中,忽有山河影。
在《隐园杂咏十七首》之玉林中,黎民表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和赏析:
- 诗句解释:
- 太虚本无色,止水亦长莹:这里使用了“太虚”和“止水”作为象征,前者暗示宇宙的广大无边,后者则指清澈平静的水。整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在于其内在的纯净与宁静。
- 如何桂轮中,忽有山河影:这里的“桂轮”可能指的是月亮或星星,象征着天体的光芒。而“山河影”则是指这些光芒映照出的景象,如同大地上的山河一般。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美丽景观的赞叹。
- 译文:
- 太虚本无色,止水亦长莹:虚空本身并无颜色,但静止如水的水面却显得异常清澈。
- 如何桂轮中,忽有山河影:在这桂花树环绕的夜晚,忽然看到了远方的山川轮廓。
- 注释:
- 太虚:指广阔的天空或宇宙。
- 止水:指平静的水面,常用来形容心境的平和。
- 桂轮:这里可能指明亮的月光或星星。
- 山河影:指由月亮或星星反射出的远处山脉的倒影。
- 赏析:《玉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诗中的“太虚”与“止水”分别代表了宇宙的广阔和内心的平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状态。而“如何桂轮中,忽有山河影”则通过一个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这种美的体验不仅仅限于视觉,还包括了心灵的触动,使人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