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釜黄封劳外臣,关门乘传遣词人。
燕支拜舞君王赐,一曲琵琶绝塞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此题中,注意“翠”“黄”两词的含义和作用。
“翠釜”“黄封”:指皇帝的御膳。翠釜,用翡翠装饰的炊具;黄封,用黄色丝织品包裹的祭器。劳外臣:慰勉外臣。“关”指边塞,“传”指传递消息的人。“使”,使者。“河东”,即山西永济县,是古河东郡治所在,这里借代张光禄。展省,视察地方。“燕支拜舞君王赐,一曲琵琶绝塞春”:燕支山是汉武帝时所开凿以通西域的道路,因在燕水之北而得名。燕支山位于今山西省北部偏西,东起大同市阳高县以北,西至内蒙古准格尔旗南境,绵延数百里。燕支山一带盛产葡萄美酒,故又称“葡萄山”。燕支山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因此也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关”。张光禄奉命出使边疆并回朝,途经此地时被燕支山的美丽景色所陶醉,于是赋诗一首。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赴边途中经过燕支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与感受。诗人通过描绘燕支山的秀色、王孙公子的游宴以及演奏音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燕支拜舞君王赐”:诗人在燕支山上看到王孙公子们歌舞宴饮,他们手捧金盏银杯,向君王献酒。“一曲琵琶绝塞春”:在燕支山上,诗人听到了琵琶声,那优美的琴声像春天一样充满了整个燕支山。“燕支”“王孙”“琵琶”等词语都暗含着诗人的情感。“君”字,在这里既指君王,又含有诗人对友人的称呼。“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君赐”“君恩”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感激之情。
赏析:①“翠釜黄封劳外臣”“关”指边塞,“传”指传递消息的人。“使”,使者。“河东”,即山西省永济县,是古河东郡治所在,这里借代张光禄。展省:视察地方。
译文:
皇帝用翠绿色的炊具盛满美味的饭菜来慰勉远在他乡的大臣,我乘坐马车沿着边关道路前往京城。王孙公子们在燕支山为君王献上美酒,我听到一曲优美的琵琶乐曲在春天的燕支山奏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边关时,遥望故乡,心潮难抑的感情。首联两句,写诗人奉旨出使,由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边关地区。首句“翠釜”“黄封”是皇帝给远在异域为朝廷效力的大臣们的赏赐,第二句“乘传”(骑马)说明诗人是在边关道路上行进。诗人从长安出发到到达边关,一路上,他目睹了壮丽的山河和迷人的风光,内心十分高兴。
颔联“燕支拜舞君王赐,一曲琵琶绝塞春。”写诗人在燕支山为君王献上美酒,听到一曲优美的琵琶乐曲。燕支山是汉武帝时开凿以通西域的道路,因在燕水之北而得名。燕支山位于今天山西省北部偏西,东起大同市阳高县以北,西至内蒙古准格尔旗南境,绵延数百里。燕支山一带盛产葡萄美酒,故又称“葡萄山”。燕支山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因此也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关”。张光禄奉命出使边疆并回朝,途经此地时被燕支山的美丽景色所陶醉,于是赋诗一首。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赴边途中经过燕支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与感受。诗人通过描绘燕支山的秀色、王孙公子的游宴以及演奏音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燕支”“王孙”“琵琶”等词语都暗含着诗人的情感。“君”字,在这里既指君王,又含有诗人对友人的称呼。“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君赐”“君恩”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感激之情。
尾联“君赐”“君恩”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感激之情。
尾联:“君赐”“君恩”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