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内属已销兵,瀚海天山夜不惊。
玉节尽驱龙种至,大宛何必堕重城。
【注释】
①张光禄:张元易,人名。②使边:出使边境。③河东展省:指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永济)的军政事务。④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⑤龙种:皇帝或贵族子弟。⑥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在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⑦堕重城:摧毁敌方的坚固城池。
鉴赏:
此诗是诗人送张元易出使边地兼还河东节度使展省的诗作。张元易是当时很有声望的一位大臣,他受命出使契丹,并兼领河东节度使。这首诗就是他在临行时写的。
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张元易此行的目的,后两句是写此行的成果。“玉节”句,用西汉霍去病的故事来写张元易此行所获的成功;而“大宛”句,则从战略上说,即使没有这样的成功,也无伤大雅。
诗中的“玉节”,即玉玺。据《汉书·武帝纪》说:“孝武皇帝,讳彻,字长倩。”《史记·卫将军公孙敖列传》说:“以中郎将傅护军,后为车骑将军。”又据《汉书·百官公侯表》,公孙敖封关内侯。这里所说的“玉节”,可能是公孙敖的玉玺。
张元易此行,是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并兼领河东节度使。所谓“使边”,是指出使边境。所谓“兼还”,是说此次出使,还有另一番使命,即兼领河东节度使。
“单子”指匈奴单于。汉宣帝曾派郑吉为西域都护,治理西域各国。后来,班勇也曾出使西域,但不久就病死,没有完成使命。张元易此行,正是为了替朝廷完成这一使命。
张元易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巩固和加强与契丹的关系。契丹是游牧部落,经常进犯内地,给中原王朝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张元易此行,必须取得契丹的好感。因此,他在出发之前,就向契丹派出使者。
“单于内属已销兵”,意谓单于归附了唐朝,双方的兵戎相见已经停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单于归附了大唐,所以双方的战争已经结束。
“瀚海天山夜不惊”,意思是说,由于有单于归附,所以,瀚海沙漠、天山山脉一带的夜晚,再也不会因战火纷飞而惊恐不安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有单于归附,所以,瀚海沙漠、天山山脉一带的夜间不再受到战争的威胁。
“玉节尽驱龙种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从张元易出使契丹以来,契丹的统治者纷纷派遣使者到唐朝来朝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从张元易出使契丹以来,契丹的统治者都派来使者前来朝拜唐朝天子,表示他们对唐朝的尊重。
“大宛何必堕重城”,这是最后一句。这里的“大宛”,指的是汉代西域大国——大宛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算没有这样一次成功的出使,也无伤大局。
这首诗写得气势磅礴,豪情勃发。它表达了作者对张元易的祝愿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