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临净土,远近见神州。
吉梦曾徵帝,真僧昔让侯。
珠璎从喜舍,金碧尽冥搜。
有树皆成宝,无枝不似虬。
路人频折柳,羁客倦登楼。
一见王孙草,方知久滞游。
注释:
大慈仁寺国姻辞侯隐于此,高台临净土,远近见神州。
大慈仁寺的国姻辞别侯隐于此,高台临近净土,可以远观神州大地。
吉梦曾徵帝,真僧昔让侯。
曾经有吉梦被徵召为帝,真僧过去曾经让位给他人。
珠璎从喜舍,金碧尽冥搜。
珍贵的珠链从喜悦中舍去,华丽的金碧都被搜寻一空。
有树皆成宝,无枝不似虬。
所有的树木都成为了宝物,没有枝条不像是龙的形状。
路人频折柳,羁客倦登楼。
行人频繁折下柳枝,羁旅之人疲倦地登上高楼。
一见王孙草,方知久滞游。
一看那王孙草,才知道长时间滞留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大慈仁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首联“大慈仁寺国姻辞侯隐于此,高台临净土,远近见神州。”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大慈仁寺位于净土之中,周围可以远观神州大地。这一句既交代了诗人的地理位置,又为后续描写营造了背景氛围。
颔联“吉梦曾徵帝,真僧昔让侯。”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有过的吉梦,梦见自己被徵召为帝,而真僧过去曾经让位给他人。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颈联“珠璎从喜舍,金碧尽冥搜。”描述了寺庙中的装饰品和珍宝被喜悦所舍弃,华丽的金碧都被搜寻一空。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富丽堂皇,以及诗人对于繁华世界的厌倦之情。
尾联“有树皆成宝,无枝不似虬。”描绘了寺庙周围所有树木都成为了宝物,没有枝条不像是龙的形状。这一句既体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又寓意着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慈仁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诗人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描绘,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