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炼真形,冬夏常穴处。
细石伴琼饴,饥来自堪煮。
万形等归尽,逍遥敛神去。
香火遗嵌岩,霞踪杳何许。
单道开石室
至人炼真形,冬夏常穴处。
细石伴琼饴,饥来自堪煮。
万形等归尽,逍遥敛神去。
香火遗嵌岩,霞踪杳何许。
注释:
- 至人炼真形:至人,指修行到最高境界的人。炼真形,修炼自己的真身。
- 冬夏常穴处:穴,指洞穴。冬天夏天都住在洞穴中。
- 细石伴琼饴:细石,指细小的石子。琼饴,形容食物甜美。
- 饥来自堪煮:饥,饥饿。堪,可以。煮,用水煮食。形容饥饿时可以用石子煮食充饥。
- 万形等归尽:万形,指所有的形态。归尽,归结,结束。形容世间万物都归于虚无。
- 逍遥敛神去:逍遥,自由自在的样子。敛神,收敛心神。形容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不再受世俗纷扰。
- 香火遗嵌岩:香火,指香烟或祭祀用的火焰。嵌岩,指岩石上镶嵌着的装饰品。香火遗嵌岩,形容在岩石上留下了香火的痕迹。
- 霞踪杳何许:霞踪,指彩虹的踪迹。杳,模糊不清。何处,哪里。形容彩虹的踪迹已经模糊不清,无法得知其所在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至人修炼的过程和最终的心境。通过“单道开石室”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至人修炼的环境——一个幽静的石洞。接着,“至人炼真形,冬夏常穴处”两句,诗人表达了至人追求真理,无论寒冬酷暑都不离其位的决心。随后,“细石伴琼饴,饥来自堪煮”两句,诗人描绘了至人用石子煮食充饥的情景,反映了其生活简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万形等归尽,逍遥敛神去”两句,诗人进一步展示了至人对世间万物的认知,认为世间万物最终都会归于虚无,达到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最后,“香火遗嵌岩,霞踪杳何许”两句,诗人通过对香火痕迹和彩虹踪迹的描述,表达了至人的超脱与淡泊,以及对于世界本质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