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林纤月堕疏烟,有客同舟思欲仙。
何处吴歌闻《白苎》,满江秋色坐青天。

【注释】吴淞江:古时苏州的运河,又名吴江。疏烟:轻飘的烟雾。白苎:《白纻歌》,汉时民间歌曲,后用来形容音乐高妙、清亮。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霜林纤月堕疏烟”是第一句,写秋夜泛舟过吴淞江所见之景。“霜林纤月”,即指秋色,而月色也染上一层寒意。“堕疏烟”三字,既写出月亮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之状,也暗示了此时正是中秋之夜,诗人正与友人同舟赏月,其情思亦随之而飘逸起来。以下两句“有客同舟思欲仙”承上而来,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情怀。“有客同舟”点出题旨,说明是作者和友人一道乘船泛游。“思欲仙”三字表明自己此时的心情,想乘舟而去,超尘脱俗,飞升成仙了。“何处吴歌闻《白纻》”是第二句,写听到吴地的歌谣。《白纻》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民歌,后来成为音乐的曲调,所以这里以它代指音乐高妙清亮。“满江秋色坐青天”是第三句,写看到眼前之景。“满江秋色”,是指泛舟所见之景。“坐青天”,指坐在船上,面对碧蓝的天空,感到心胸开阔,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青天下了。这最后一句是写自己的感受,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这首诗写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诗人在苏州一带漫游的时候。当时诗人正与友人乘船泛舟吴淞江,正值秋夜时分,月明星稀,霜林皎洁,江面薄雾迷蒙如烟。这时忽然听到了吴歌《白纻》,歌声悠扬宛转,使诗人不禁产生了飘飘欲仙的感觉。他想到那辽阔的天空,似乎自己也像置身于蓝天之下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