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回首望家乡。
家乡日以远,朔风日以长。
风吹游子衣,涕泪忽滂滂。
岂不怀归来,匈奴在边疆。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此诗为《从军行》的第一首,写征人在边塞征途中所见所感,表现其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四句,前三句叙事抒情,第四句议论抒情。开头两句,诗人以“饮马”二字领起,描绘了一幅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图。接着诗人又用“回首望家乡”一笔,将镜头对准了征人自己,点出“饮马长城窟”的缘由。这两句诗写出了征人在边疆生活的情景,同时流露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后两句是写征人的愁怀与感慨,表达了征人在边塞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匈奴在边疆”,既指边地的少数民族,也暗示了边关之紧逼,进一步渲染了征人内心的悲凉、凄苦。
【答案】
①“饮马”:饮马于长城之窟,即在长城脚下饮水。②“长城窟”:长城之窟,即长城脚下的土壕。③“朔风”:北风。《诗经·邶风·北门》:“北风其凉,雨雪其霏。”④“日以远”:日,太阳;以,语助词。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故乡越来越远。⑤“朔风长”:朔风,北风;长,时间长,日子长。⑥“游子衣”: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衣,衣服。游子因思乡而衣衫褴褛。⑦“忽滂滂”:忽然泪如雨下。⑧“岂不”:岂,表反问语气;岂,难道。⑨“怀归”:怀念故乡;归,回家。⑩“匈奴在边疆”:匈奴,古代北方民族名。这里借指入侵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