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晦冥冥,独坐得同亭。
微茫松隔水,萧飒竹临汀。
远意空千古,春山且一瓶。
醉来歌白石,天晚少人听。

【注释】

晦冥:昏暗;同亭杂咏(yíng táng zá yù):在亭子上写的杂诗。

得:领会,领悟。

独坐得同亭:独自坐在同亭里。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指松树和水相接的地方。

萧飒:形容风吹草木发出的声响,也可形容声音凄厉。

空千古:只留下千古的遗憾。

春山且一瓶:把春天的山水比作一瓶酒。

天晚少人听:晚上天色已晚,很少有人来听歌。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诗人在任江宁(今南京)知县时所作。

“风雨晦冥冥,独坐得同亭。”首句以风雨之晦暝开篇,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沉郁悲怆的氛围。次句直抒胸臆,说自己独自坐在同亭中,领会着诗人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索和感慨。“风雨晦冥冥”四字点明时间与环境,风雨交加,天色昏暗,诗人正处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独坐得同亭”,则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孤独、苦闷,甚至有些颓丧。“得”字是“领会”、“感悟”的意思,表明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体会人生的真谛。“独坐”二字,道出了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处境。

颔联“微茫松隔水,萧飒竹临汀”。颔联是写景。诗人站在雨后的亭台上,眺望远方,只见远处有一片树林,那树林中有几棵松树,它们虽然苍劲挺拔,但依然被雨水所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近景则是一片小洲上,那岛上长着竹子,风吹过,发出萧瑟的声音。诗人在这里用“微茫”、“萧飒”等词来形容景物,既表现了景物的静谧、幽雅之美,又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这两句诗通过写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状态。

颈联“远意空千古,春山且一瓶”。颈联是抒情。诗人继续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这遥远的古山一样,充满了空虚和遗憾;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春天的山水一样,拥有一种永恒不变的美。这里的“空千古”指的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追忆,“春山”则是指春天的景色和心情,表示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春天一样美好和充满生机。

尾联“醉来歌白石,天晚少人听”。尾联是写诗人的自我慰藉和解脱。诗人感到孤独和痛苦,便借酒消愁,唱起了歌。当他唱歌的时候,天空已经黑了下来,几乎没有什么人来听他的歌声。这里的“歌白石”指的是诗人在唱歌的过程中,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经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天晚少人听”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但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执着和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松树、竹子、古山、春天山水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他既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自信。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