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三更清路尘,晓来山郭物华新。
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
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
升中子夜人神协,细听虞韶笙磬匀。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指阴历3月20日到4月5日之间。

谒陵:到坟墓祭拜。

微雨三更清路尘,晓来山郭物华新:微雨过后,凌晨的清冷路上只有几行尘土。天刚亮,城外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

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穿着红袍的朝官们都是前辈;骑着青色马的侍从们大多是近臣。

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树木苍翠挺拔,如同古老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溪水流淌,发出震耳的声响,如同玉质的桥梁。

升中子夜人神协,细听虞韶笙磬匀:到了子时(夜里11点至翌晨1点),人和神灵都能和谐统一;仔细聆听那《虞韶》之曲和钟磬之声,音律十分和谐。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清明节游西山,以景寓情、以景结情。首联描绘出游前准备及出游时的清晨景象。颔联描写了朝官们骑马出行的情景,颈联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末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太平的渴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明节时游览西山时所作的。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游西山的早晨,最后两句写听到音乐的感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微雨三更清路尘,晓来山郭物华新”,写诗人于微雨中早起,看到路上只有几行尘土。天刚亮,城外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这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清新的早晨的景象。“微雨三更清路尘”,微雨过后,凌晨的清冷路上只有几行尘土。这里的“微雨”既是一种天气现象,又象征着诗人的心境——虽然经历了一场小雨,但心情却格外的宁静。“晓来山郭物华新”,天刚亮,城外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这里的“山郭”指的是城外的城郭,而“物华新”则是指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生机。诗人用“物华新”来形容这些万物,既写出了它们的色彩斑斓,又写出了它们的生命力。整联诗句通过对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颔联“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通过对比来强调朝官们的尊贵与地位。这里“朱衣衮衮”形象地描述了朝官们身着红色官服的样子;“都前辈”则表明他们都是资历深厚的老前辈。而“骢马萧萧”则描绘出了他们骑乘的青色马显得有些萧瑟,这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联通过对朝官们的形象描述,突出了他们的尊贵地位与威严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些朝官的敬畏之情。

颈联“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进一步描绘了西山的自然景观。在这里,诗人选取了两幅画面来表现西山的自然之美。一是“树影参天金殿古”,这里用“参天”来形容树木的高度,用“金殿古”来形容山峰的古老。这样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的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庄严与神秘。二是“溪声动地玉桥春”,这里用“动地”来形容溪水的流动声之大,用“玉桥春”来形容春天里溪水的清澈与美丽。这样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晶莹剔透的玉桥之上,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与活力。这两联诗句不仅描绘了西山的自然美景,还通过对比来强调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共生。

尾联“升中子夜人神协,细听虞韶笙磬匀”,则是诗人在听到《虞韶》之曲时所引发的感慨。在古代,《虞韶》之曲被认为是舜帝时期的一种祭祀乐曲。诗人在这里用《虞韶》之曲来形容音乐的优美和谐,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平、安宁的向往。这两句诗句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出游西山的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于自然之美与人、社会、历史的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社会、历史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