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渺关河纵大观,白羊沧海势如鞶。
千层嶂设无穷险,万里城高终古完。
岂有军需增百万,尚云兵事转艰难。
可怜汉武诸名世,多出降奴牧竖间。
诗句:缥渺关河纵大观,白羊沧海势如鞶
译文:
清明时节,我前往谒陵,之后漫步西山。山峦起伏,关河辽阔,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眼前白羊海的波涛汹涌,其势如同华丽的腰带一般。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山川美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传统习俗。
缥渺关河纵大观,白羊沧海势如鞶。
千层嶂设无穷险,万里城高终古完。
岂有军需增百万,尚云兵事转艰难。
可怜汉武诸名世,多出降奴牧竖间。
诗句:缥渺关河纵大观,白羊沧海势如鞶
译文:
清明时节,我前往谒陵,之后漫步西山。山峦起伏,关河辽阔,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眼前白羊海的波涛汹涌,其势如同华丽的腰带一般。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山川美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传统习俗。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注释】 清明谒陵:在清明节时祭祀祖先的陵墓。 凭高感慨:站在高处,感叹世事变化。 以西:指西边。 朔漠:北方边远地区。 天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这里指匈奴。 至尊:皇上。 诹(zōu)策:询问策略。 典谟:古代帝王的教诲和治国的方针。 大将分符:大将指挥作战时的令旗。 密云:地名,这里代指山名,即今天的“马鞍山”,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南郊。 最是:正是。 安稳地:平静安宁的地方。 萧条
诗句释义与赏析: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 清明时节,我前往墓地谒祭先祖。随后,我游览了西山。 追随大老献椒浆,得采蘋花拮早芳。 - 我跟随年高德重的大长者,向他奉献上一杯椒浆(古代一种酒)。在采摘蘋花的过程中,我领略了大自然的早春之美。 千里山河开法界,八陵烟景入诗囊。 - 广阔的江河和山峦展现了法界的无限广阔,而八座帝王的陵墓周围的烟霞美景也如同诗篇一般进入我的诗囊。 腐儒旧有忧天癖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指阴历3月20日到4月5日之间。 谒陵:到坟墓祭拜。 微雨三更清路尘,晓来山郭物华新:微雨过后,凌晨的清冷路上只有几行尘土。天刚亮,城外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 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穿着红袍的朝官们都是前辈;骑着青色马的侍从们大多是近臣。 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树木苍翠挺拔,如同古老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溪水流淌,发出震耳的声响,如同玉质的桥梁。
【注释】 1、遂:于是,就;游:游览; 2、西山:指香山。 3、佳胜地:名胜之地;企:盼望;欠:不及;登临:登山游览; 4、好春好日:春天和阳光明媚的日子;陪:陪伴;仙侣:仙人的伴侣; 5、疏雨疏风:细雨和微风;度:经过;远岑:远山峰; 6、绿酒湖亭:绿色的美酒在湖边的亭子里供人饮用;供永话:供人永久的诉说; 7、幽花石洞:幽静美丽的花卉,石洞;覆繁阴:覆盖着茂密的树荫; 8、那知:哪里知道
【注释】 袅袅:形容柳条柔软下垂的样子。几处村:数户人家的地方。悠悠:形容马走得很平稳,很缓慢。王孙:指王侯子孙。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椿萱:父母。 【译文】 清明时节到墓地去扫墓后顺便游西山, 杨柳依依垂挂在几个村庄,驱马缓缓走过平原。 野花啼鸟也似乎在问:这是什么意思? 王侯之孙也空发愁,春光易逝人已逝。 三十年前曾写下旧诗稿, 八千里外远离双亲,两不相见。 凭高远眺令人生惆怅,
清明时节,我前往墓地祭拜已故的亲人。随后,我游览了西山。 在西山的崖壁上,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山峰,它的轮廓清晰可见,形态各异。它似乎在蜿蜒曲折地延伸开来,给人一种无尽的美感。 当我走到西岩的时候,我看到了它逐渐垂下的景象。这里的岩石形状各异,有的像山峰,有的像树木,它们都显得那么逼真,仿佛是大自然亲手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环顾四周,我发现这里还有各种建筑和寺庙。它们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的庄重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