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步出西园,百物少生意。
细草苦秋风,颜色多憔悴。
亢旱四周旬,田禾无坠穗。
寒江鱼下矶,河梁清见底。
哀哀民孔艰,谁播阳春惠。
寄语五河公,努力及壮岁。
仁言与仁声,沛此恩波濊。
寥寥甘棠歌,凭君一扬袂。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细草”之苦、“田禾”之衰,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全诗以物起兴,以物结语,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首句“朝步出西园”,点明了时间,表明诗人是在清晨走出自己的庭院时所见到的;“百物少生意”,写诗人所见之物,即园中万物都显得生命力不旺盛了。
次句“细草苦秋风”,写诗人所见之细草,在秋风吹拂下,显得有些枯槁了。
第三句“颜色多憔悴”,进一步描写细草,说明细草因秋风而变得枯黄憔悴了。
四句诗中“亢旱四周旬”“田禾无坠穗”等词语,说明天气干旱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庄稼也因缺水而枯萎。
五、六两句“寒江鱼下矶”“河梁清见底”,通过描绘寒江中的鱼儿游上岸边、河桥上的水流清澈的情景,进一步衬托出旱情的严重。
七、八两句“哀哀民孔艰,谁播阳春惠”,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担忧,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渴望施恩救难的愿望。
九、十两句“寄语五河公,努力及壮岁”,“寄语五河公”,即希望那些有地位的人能够为百姓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享受;“努力及壮岁”,希望他们能珍惜大好时光,为国家和百姓多作贡献。
十一、十二两句“仁言与仁声,沛此恩波濊”,“仁言与仁声”,指美好的言语和名声;“沛此恩波濊”,指这些美好的言语和名声将像雨水一样润泽大地,使更多的人受益。
十三、十四两句“寥寥甘棠歌,凭君一扬袂”,“寥寥甘棠歌”,指《诗经》中的《甘棠》,这首诗歌颂了文王的母亲太任的美德;“凭君一扬袂”,即请那些有地位的人高高地举起袖筒,表示愿意为百姓多做好事。
十五、十六两句“寥寥甘棠歌,凭君一扬袂”,“寥寥”是形容歌声悠扬的样子,“扬袂”是挥动袖子的意思。这里用歌声悠扬来形容歌声,既形象又生动。
十七、十八两句“寥寥甘棠歌,凭君一扬袂”,“寥寥”形容歌声悠扬的样子,“扬袂”是挥动袖子的意思。这里用歌声悠扬来形容歌声,既形象又生动。
十九、二十两句“寥寥甘棠歌,凭君一扬袂”,“寥寥”形容歌声悠扬的样子,“扬袂”是挥动衣袖的意思。这里用歌声悠扬来形容歌声,既形象又生动。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物起兴,以物结语,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开篇“朝步出西园”,点出了时间,表明诗人是在清晨走出自己的庭院时所见到的。“朝步出西园”,“西园”是作者住宅所在地的园林,“朝”字表明时间是在早晨。“百物少生意”,写诗人所见之物——园中万物都显得生命力不旺盛了。“百物少生意”,“百物”,泛指园中各种植物;“生意”,指生机。这句诗的意思是园中的各种草木都已失去了生气,没有活力。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景象:
“细草苦秋风”,这是从细草的角度来观察的。秋风瑟瑟地吹过,使细草变得枯黄憔悴了。“颜色多憔悴”,这是从细草的颜色角度来描述的。秋风刮过,细草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得干枯、憔悴了。
“色萎不盈抱”,这一句从整个景象来观察,说明细草因秋风而变得枯黄憔悴了。“色萎不盈抱”,这里的“色萎”指细草的颜色枯黄,“不盈抱”指细草的数量不多,不能围住一个拥抱(比喻细草数量很少)。
“细草苦秋风”,写细草因为秋风而变得枯黄憔悴。“颜色多憔悴”,写细草因为秋风而失去生机。“色萎不盈抱”,写细草因为秋天的风而凋零殆尽。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景象:
“亢旱四周旬”,这是从天气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的。干旱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庄稼也因缺水而枯萎了。“田禾无坠穗”,这是从庄稼的生长情况来观察的。因为干旱,田里的禾苗已经没有了饱满的穗子,无法随风飘落。“寒江鱼下矶”,这是从动物的生活习性来观察的。因为天旱,江河水都变得很冷,鱼都游到河岸上来觅食。“河梁清见底”,这是从河流的情况来观察的。河水变得这么清,河床上的水几乎要溢出来,可见天旱得多么厉害。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景象:
“哀哀民孔艰”,这是从百姓生活状况来观察的。百姓们生活得很艰难困苦,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谁播阳春惠”,这是从政治清明与否来观察的。现在政治昏暗,没有阳光普照百姓,没有春风化雨般的恩惠滋润百姓。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景象:
“寄语五河公”,这是从希望他人有所作为来观察的。希望那些有地位的人能够为百姓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享受。“努力及壮岁”,希望他们能珍惜大好时光,为国家和百姓多作贡献。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物起兴,以物结语,以物喻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寓言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