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屋竹床听雨,山城画角传更。
行踪自笑无定,何日东风梦醒。
注释:草屋竹床听雨,山城画角传更。
行踪自笑无定,何日东风梦醒。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于山水之间,聆听雨声、观赏风景的场景。通过“草屋竹床听雨”、“山城画角传更”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行踪自笑无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诗的结尾,“何日东风梦醒”,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整首诗歌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草屋竹床听雨,山城画角传更。
行踪自笑无定,何日东风梦醒。
注释:草屋竹床听雨,山城画角传更。
行踪自笑无定,何日东风梦醒。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于山水之间,聆听雨声、观赏风景的场景。通过“草屋竹床听雨”、“山城画角传更”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行踪自笑无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诗的结尾,“何日东风梦醒”,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整首诗歌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右江吟·其二》的全文如下: 二月平分昼夜,三春忙度光阴。 不知花落多少,但见千溪绿深。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诗句的含义和背景: 1. 诗句释义: - “二月平分昼夜”:这一句描绘了春天二月时日夜平均的景象。昼夜平分暗示了天气的温暖,使得白天和黑夜几乎一样长,给人一种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 - “三春忙度光阴”:这里的“三春”指的是春季的三个月,即初春、仲春、晚春。整个春季都在忙碌地度过
【注释】 右江:指广西右江流域。 落:飘洒,降落。 宵悬:夜晚悬挂在空中。 桂月:桂林的月亮。 独酌:独自饮酒。 偶成:偶然写成。 孤啸:孤独地长啸。 不知:竟然不知道。 身在云间:好像身在云彩之上。 【译文】 春天桃花凋落了万片,夜晚桂树月挂千山。 独自喝酒时偶然写成一首,竟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云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春花喻人,写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春日春风满屋,春溪春草繁绿。 青闺春恨绵时,人在穿山独宿。 注释与赏析: 1. 注释: - 六言诗押词韵第十五部 - 辛未二月,自右江取道古田,入桂林赴任 2. 诗句释义: - "春日春风满屋":春天的风吹进了屋子,充满了生机。 - "春溪春草繁绿":春天的溪流旁,春草郁郁葱葱,显得绿意盎然。 - "青闺春恨绵时":女子在闺房中,因思念而忧愁绵延。 - "人在穿山独宿":男子因为工作原因
【注释】 右江:指广西右江(今右江支流融江)。 吟:即“咏”,吟诵,歌唱。 路:指山间小路。 行人:指行路的人。 吹角:指放声长啸或吹奏军号。 谷神:指自然界的山神、河神等自然神灵。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 壤虚空:指天地间万物都处于空虚之中。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自然和颂扬大自然永恒的诗篇。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永恒不变规律的敬畏之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诗歌进行详整体的把握,然后逐句分析,最后点出诗句的意境及情感。 “左江吟”是作者自作的七言绝句。右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大河,流经柳州、南宁等地,为桂江支流之一。左江是珠江水系西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百色市东兰县,流经百色、平果、田阳、隆安、上林,至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流入西江,在梧州市三江口汇入西江。
【注释】 右江:指广西的右江。 细雨敲篷入夜,惊雷度峡携云。 一洗妖氛千里,喜看穷谷生春。 译文: 夜晚细雨敲着船篷飘进山谷,一声巨响雷声带着云彩飞过峡谷。 一洗妖雾弥漫的千里,欣喜地看到穷谷中又逢春天。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右江边游览观景时所作。首两句写景,“细雨敲篷”点明时间、天气,“惊雷度峡”描绘出山间风雨雷电交织的壮阔场景;后两句写情,“一洗妖氛”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