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三江洗甲,千山二月行雷。
作解天心如见,残村遗老归来。
【注释】
右江吟:右江,指广西的右江一带。洗甲,指洗去铠甲。行雷,指行雷雨。残村遗老,指被征伐而流离失所的老弱百姓。
【译文】
一场春雨洗净了三江的甲胄,千山万壑中二月里行雷震响。天心如见,作解人似已洞悉其中奥秘,残破的村庄中归来的老者和妇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右江作诗时所作。全诗意境雄浑,笔力遒劲,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一雨三江洗甲,千山二月行雷。
作解天心如见,残村遗老归来。
【注释】
右江吟:右江,指广西的右江一带。洗甲,指洗去铠甲。行雷,指行雷雨。残村遗老,指被征伐而流离失所的老弱百姓。
【译文】
一场春雨洗净了三江的甲胄,千山万壑中二月里行雷震响。天心如见,作解人似已洞悉其中奥秘,残破的村庄中归来的老者和妇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右江作诗时所作。全诗意境雄浑,笔力遒劲,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注释】 长安:古都,今西安市。古越:指古代浙江一带。 五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段,每段叫一更或五更。霜:指初冬的霜。 【赏析】 这首诗是说作者从长安(今西安)返回家乡后,在家乡试马,听鸡报晓。清晨五更天,霜已降净,他骑马走过许多小溪,来到一个美丽的山野,便停下休息。 “醒梦长安试马”,长安,即今之西安。诗人在长安试马归来,醒来后还沉浸在长安的回忆之中。“痴情”二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长年涉水登山,几度凄风寒雨。” - 注释: 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在水上和山上行走,经历了多次寒风和雨水。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艰辛的旅途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及生活的坚持。通过“长年”和“几度”强调了经历的持久性和频繁性,而“凄风寒雨”则传达了环境的恶劣以及诗人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坚韧。 2. “卿云良月今宵,又泊横塘清渚。” - 注释: 指今晚有美丽的月光
【注】右江:指广西右江一带的山水。 拂剑、传箫:都是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这里形容山中传来阵阵箫声和歌声。 得胜人闲马壮,鸣铙又过苏桥:意思是说在胜利之后的人们心情轻松愉快,骏马也显得更加强壮了。“苏桥”,古地名,位于今广西省百色市境内。 赏析:这首诗写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者骑马游览右江边美丽的自然景色,听到远处传来美妙的箫声和歌声,不禁感叹于这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当地人民淳朴的生活
府江吟 在尧舜时期设立的驿站,拥有三千名驿官。 经过百二山河,禹王开辟了疆域。谁曾说帝子仙游,万古重华如见。 注释:尧舜:传说中的两个圣明的君主。尧是唐尧,舜是虞舜,都以圣明著称。尧、舜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传说他们禅让天下给有德之人而成为圣人。尧、舜被后人尊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尧帝时,全国分为“州”、“部”,每部一万二千五百里,故称“万里”。尧帝去世后,其子丹朱继位,尧舜禅让制度逐渐被破坏
【注释】 府江:指江西南昌府境内的赣江。 几阵清风送暑,一轮明月涵秋:一阵清凉的风送来了暑气,一轮明亮的月光映照着秋天。 吹笛关山何处:吹起悠扬的笛声从关山传来,又在哪里呢? 龙江:指赣江。 人:指诗人自己。 孤舟:孤单地漂泊在江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以秋风、明月、孤舟、笛声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伤。全诗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紫箫声咽夜江,”句中的“咽”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白练影斜秋汉,”一句中,“秋汉”指银河。诗人以银河为背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月色之美。 “清吟心绪悠悠,”句中的“悠悠”二字,表现诗人的孤独寂寞。 “一月独行无伴,”一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