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承恩宠并隆,明堂三礼属宗工。
鸣珂声动夔龙上,染翰名高琬琰中。
东观藏书称武库,西山副墨见文雄。
来逢开阁招贤日,浪迹应无叹转蓬。

【注解】

奉呈南大宗伯李公:这是诗人写给李东阳的诗,表达了他对李东阳的尊敬之情。

南北承恩宠并隆:南北两地的恩宠都很盛大。

明堂三礼属宗工: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这三部礼经。这里指的是李东阳在礼部担任官职,负责制定礼仪。

鸣珂声动夔龙上:鸣珂是古代的一种车饰,夔和龙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来形容车饰的华丽。

染翰名高琬琰中:染翰是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琬和琰都是美玉,这里用来形容李东阳的名声如同美玉般高洁。

东观藏书称武库:东观是古代的一个藏书之地,这里用来比喻李东阳的学识如武库一般丰富。

西山副墨见文雄:西山指的是李东阳的家乡江西,那里有著名的庐山,副墨是指书法中的行书,文雄是指文章的雄健。这里用来形容李东阳的文采如雄鹰般矫健。

来逢开阁招贤日:来逢指的是诗人本人,开阁招贤日是指皇帝开放阁楼,邀请贤能之士入内议事的日子。这里表示诗人有幸被邀请到宫中议事。

浪迹应无叹转蓬:浪迹指的是四处漂泊,无定所,转蓬是指随风飘荡的蓬草,这里表示诗人虽然四处漂泊,但不会感叹命运多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李东阳的敬仰之情。首联“南北承恩宠并隆,明堂三礼属宗工”,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南北各地都受到了朝廷的宠爱,并且自己在这个环境中也受到了尊重。接着,诗人又提到了明堂三礼,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用来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在这里,诗人用这个制度来比喻自己在朝廷的地位。

次联“鸣珂声动夔龙上,染翰名高琬琰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就像夔龙一样尊贵,像琬琰一样高贵。这里的“鸣珂”和“染翰”都是古代的文人用品,用来比喻诗人的才华和地位。

第三联“东观藏书称武库,西山副墨见文雄”,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才华——就像武库里的武器一样强大,就像西山上的笔墨一样雄健。这里的“东观藏书”和“西山副墨”都是形容学问深厚的地方,用来比喻诗人的学识。

诗人以“来逢开阁招贤日,浪迹应无叹转蓬”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开阁招贤日”是皇帝开放阁楼,邀请贤能之士入内议事的日子,象征着朝廷的繁荣昌盛。而“浪迹应无叹转蓬”则表示诗人虽然四处漂泊,但不会感叹命运多舛,因为他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