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爱陆浑秀,避人焚舄凫。
山川流酒血,壁宅闻笙竽。
白虎诗书苑,中条孝秀区。
义肥跪石者,良士何瞿瞿。
【注释】
非爱:不是爱好。陆浑:地名,今属郑州新郑市。秀:美。避人:避开别人。焚舄:传说楚人子文的鞋子被火烧毁,子文因此改名为“焚”,后用作避仇、避难的意思。凫:凫雁,水鸟。酒血:战乱中流血。壁宅:有门可入的住宅。笙竽:乐器名。白虎诗书苑:指太白书院。太白山在秦岭南麓,山上多松柏,相传李白曾在此读书。中条:山名,在山西永济县南。孝秀:孝敬父母的美称。义肥跪石:春秋鲁国季氏的家臣仲由(字子路),因受季氏的迫害而逃奔卫国。他跪在大野泽边的石上,以期得到孔子的宽恕。后用“义肥”指代求见或投诚的人。瞿瞿:形容人恭敬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姚翁到州府任上,姚翁不赴任时写的两首诗。第一首是说姚翁不是喜爱陆浑的秀丽,才躲避到别处;山川里巷都流着战争的鲜血,墙壁里的宅院里还传来笙簧音乐声。第二首写太白山是李白读书的地方,中条山是季氏家族的发祥地,季氏家臣子路向孔子投诚,孔子宽恕了他。
第一首前两句写姚翁并非出于对陆浑秀丽的热爱而隐居避世,这一句与后面两句形成对照,突出了姚翁隐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兵灾,而不是因为喜爱陆浑的秀丽。第三句“山川”二句写陆浑一带战乱频仍,血流成河,民不聊生,而姚翁却在这里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太白山和中条山这两个地点,表明了姚翁的隐居并非出于对名利的向往,而是出自对国家民族危亡的担忧。姚翁之所以隐居避祸,是因为他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
这首诗的第二首主要写了太白山和中条山两个地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地方的深厚感情。太白山是李白读书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年的时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条山则是季氏家族的发祥地,季氏家族世代为官,权势显赫。这两处地方分别代表了李白的诗歌创作和文化成就,也代表了他的人格魅力。
这首诗的第三首是姚翁在离开州府上任时写给朋友的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朋友的深深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