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世无长策,青山作比闾。
才名屈宋命,瓻甋马杨书。
宁许续天问,偏当赋子虚。
依稀尧禹迹,俯仰此焉如。

岁暮山居杂感

谐世无长策,青山作比闾。
才名屈宋命,瓻甋马杨书。
宁许续天问,偏当赋子虚。
依稀尧禹迹,俯仰此焉如。

注释:

  • 谐世:指迎合世俗,与世无争。
  • 长策:长远的计策。
  • 青山:指山中的树木和岩石,比喻隐居的生活。
  • 才名:才能和名声。
  • 屈宋:屈原和宋玉,古代著名的辞赋家。
  • 瓻甋(yì)马:用马名来形容人名,这里指才华横溢的诗人。
  • 杨书:指扬雄的《太玄经》。
  • 天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询问人间的事情,这里比喻对天地自然的探求。
  • 赋:即赋诗、赋文,指创作诗歌。
  • 子虚:即《子虚赋》,战国时期司马相如所作的一篇辞赋,虚构了楚国使臣子虚到齐国访问的故事。
  • 尧禹:指古代的圣王尧和禹,这里用来比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成就。
  • 俯仰:形容低头看,抬头望,表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岁暮时节的山居生活所引发的各种感慨。首句“谐世无长策”,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四句,通过对比屈原、宋玉、扬雄的才华和作品,以及子虚、太白的赋文,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成就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他宁愿继续探索自然之道,也不愿追随世俗之流。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志向,又流露出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