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孤掌臂莲条,造物致人匪不尧。
庭裔蛟糜欣佩芷,东山銶斧恶闻鸮。
仲华已识刘文叔,尹氏犹争王子朝。
礼义州前虚一左,未烦宋玉赋魂招。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哭林非斋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谁将孤掌臂莲条:比喻自己孤立无援。
- 造物致人匪不尧:意思是大自然造就万物,没有不是尧这样的圣明君主。
- 庭裔蛟糜欣佩芷:庭院里的龙蛇蛟蟒都显得格外珍贵和可爱,就像人们珍视美丽的香草一样。
- 东山銶斧恶闻鸮:形容在东山上砍伐木材的人,对于鸱鸮等鸟兽的叫声并不感到厌恶。
- 仲华已识刘文叔:指孔子已经认识到像刘文叔(即孔文叔)这样的人。
- 尹氏犹争王子朝:比喻那些争夺王位的人仍然很执着。
- 礼义州前虚一左:意思是在礼义面前,我只有一颗忠诚的心可以献上。
- 未烦宋玉赋魂招:表示不需要宋玉那样的人去为亡灵招魂。
译文
谁会把孤独的手掌和手臂当作武器呢?造物主造就万物,没有不是尧帝这样的圣明君主。
庭院里,所有的龙蛇蛟蟒都显得格外珍贵和可爱,就像人们珍视美丽的香草一样。
东山上砍伐木材的人对于鸱鸮等鸟兽的叫声并不感到厌恶。
孔子已经认识到像刘文叔这样的人。
那些争夺王位的人仍然很执着。
在礼义面前,我只有一颗忠诚的心可以献上。
不需要宋玉那样的人去为亡灵招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林非斋师的怀念之情。诗中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如“庭裔蛟糜”和“东山銶斧”,以及引用孔子、刘文叔等历史人物,来表达对师者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同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看法,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而含蓄,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