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中灌猗兰,草苗日渐稀。
不喜草苗稀,喜得纫兰归。
轩中灌孤松,留与白鹤飞。
白鹤绕松飞,轩外生素辉。

【注释】

三:泛指多次,屡次。

至:到达。

轩:窗户。

灌:浇灌。

猗兰:猗,弯曲;兰,兰草,此处代指兰花。

稀:稀薄,稀少。

纫兰:用兰草编织的丝线。

孤松:孤立的松树。

素辉:洁白明亮的光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孤松”与“白鹤”相依为伴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然脱俗、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首句“轩中灌猗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窗前,一盆盛开的兰花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力。他细心地照料着它,让它茁壮成长。

次句“草苗日渐稀”,诗人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儿的生长速度越来越慢,逐渐变得稀疏起来。这让他感到一丝惋惜,因为草儿的稀少让他失去了往日的陪伴和乐趣。

第三句“不喜草苗稀”,诗人却表示并不因此感到不快,反而更喜欢这种稀稀落落的状态。他认为,这种稀疏的草儿更有一种清新脱俗的美。

第四句“喜得纫兰归”,诗人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上——兰草。他精心地将一束用兰草编织的丝线缝制成囊,并把它带回家。

第五句“轩中灌孤松”,描绘了一幅孤独的松树在轩窗下生长的画面。诗人用“独”字来形容松树,强调其独自矗立、无人问津的特点。

第六句“留与白鹤飞”,诗人希望白鹤能留在轩窗下与他相伴。他想象着白鹤在松树上自由飞翔的场景,感受到了一种超然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轩外生素辉”,描述了窗外的景色也因松树而显得更加明亮。这里的“素辉”指的是洁白明亮的光辉,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兰花、松树、白鹤等自然景物之间的互动,表达了他对超然脱俗、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的追求。同时,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