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非讷言,汲汲非求仕。
所贵审此心,为人与为己。
君子慎决机,有耻与无耻。
两端毫发间,一落便千里。
世路久波翻,谁复振维纪。
至人无容心,流行遇坎止。
君行尚自珍,万世良足恃。
赠方棠陵用陶饮酒韵默默非讷言,汲汲非求仕。
所贵审此心,为人与为己。
君子慎决机,有耻与无耻。
两端毫发间,一落便千里。
世路久波翻,谁复振维纪。
至人无容心,流行遇坎止。
君行尚自珍,万世良足恃。
注释:
- 默默非讷言:沉默并非不言之辩,指真正的智者不轻易发表议论。
- 汲汲非求仕:急于求官并非真正追求名利。
- 所贵审此心:最重要的是要审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
- 为人与为己:既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也要照顾到自己的利益。
- 君子慎决机:君子在关键时刻要慎重选择决策。
- 有耻与无耻:要有羞耻之心,不做昧良心的事。
- 两端毫发间: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带来极大的后果。
- 世路久波翻:世间的道路常常是起伏不定、难以预测的。
- 谁复振维纪:谁能恢复旧有的礼法秩序?
- 至人无容心:圣人没有私心杂念,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平静。
- 流行遇坎止:顺应自然规律,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坚持到底。
- 君行尚自珍:作为君王,自己应当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声誉。
- 万世良足恃:这样的品质和行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默默”和“汲汲”两种不同态度的人进行比较,揭示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言语,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行为的自律。诗中强调了做人应该谨慎行事,要有羞耻之心,不为名利所动,同时也指出了世事多变,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去面对和适应。最后,诗人以“至人无容心”来总结,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