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高城生野烟,冲坭疋马晚堪怜。
及期畦麦应丛发,欲止林乌时一旋。
泣璞孤臣终献主,寻砂何地许延年。
伤心青幔开春酿,醉指长安更日边。

这首诗是诗人自邹县道中,途经高城时有感而作。

第一句“隔水高城生野烟”,写景。高城即邹县城,位于邹县境内,是当时的军事重地,故称“高城”。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生”字用得十分传神,它既写出了邹县城在暮色中朦朦胧胧的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冲泥疋马晚堪怜”,写旅途中的艰辛。“冲泥疋马”,说明诗人是在雨后泥泞的道路上行走。“疋马”,指骑马。“晚堪怜”,意思是说傍晚的时候,道路泥泞难行,非常艰难。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旅途辛苦、心情凄怆的情绪。

“及期畦麦应丛发”二句,写归途之乐。“及期”,即到达预定的目的地;“畦麦”,指田间的麦子。“丛发”,形容麦苗长得旺盛。“欲止林乌时一旋”,描写归途中的景色。“林乌”,树林中的乌鸦。“时一旋”,即偶尔停歇一下的意思。这句诗描绘的是诗人归家途中看到的一片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林里的乌鸦比作人,使它们具有了人的感情和行为,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第三联“泣璞孤臣终献主,寻砂何地许延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之情。“泣璞孤臣”,指自己如同一块璞玉,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献主”,意指向君王贡献自己的才能;“寻砂”,比喻寻找能够施展抱负的机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诗人以玉石自比,表明自己虽然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只能在孤独中哭泣;又把自己比作寻找珍珠的人,希望有人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然而,现实中的统治者并不重视人才,他们只看重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而忽视了像自己这样的孤臣。这种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第四联“伤心青幔开春酿,醉指长安更日边”,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画面。“青幔”,指青色的帐幕,这里用来代指春天。这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这里的“醉指长安”并不是指喝醉酒后用手指指点江山,而是用来形容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为将来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我们来赏析整首诗: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韵。诗人从邹县出发,途经高城,经历了一段艰辛的旅程。然而,当他终于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田野里已经长出了嫩绿的麦苗,仿佛在为他的到来喝彩。这时,他才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和喜悦。

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想要回家休息时,却发现路上泥泞不堪,行走起来异常艰难。这种困境让诗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无助。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困境,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过去的。

当夜幕降临时,诗人来到了一家小旅店。这里的风景优美,环境宁静,让他心情大为放松。他开始欣赏起周围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就在这时,他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思念之情。这种思念让他倍感孤单和寂寞,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前进的步伐。

第二天清晨,诗人再次踏上了征程。经过一天的跋涉,他终于回到了家乡。此时,他已经疲惫不堪,但他的内心却是无比欣慰和自豪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仅完成了这次旅行任务,还为祖国做出了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邹县道中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