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室青编万卷余,宫中谁道日闲居。
家臣昨夜长安去,犹向君王乞秘书。
【释义】
瑶室中藏着万卷书,宫中谁人道你日闲居?家臣昨夜长安去,还向君王乞求秘书。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长垣宗室的。前两句写诗人与这位宗室交往之频繁。后两句写宗室因好学而得宠幸。诗以“青编”起兴,点出所赠之书。“宫中谁道日闲居”,意谓宫禁之中,无人说你是闲居无事的。“家臣昨夜长安去”,则表明你并非闲居在家,而是随家臣到长安去了。“犹向君王乞秘书”,说明你对学问有极高的兴趣和要求,因此,才向君王求借秘书。
瑶室青编万卷余,宫中谁道日闲居。
家臣昨夜长安去,犹向君王乞秘书。
【释义】
瑶室中藏着万卷书,宫中谁人道你日闲居?家臣昨夜长安去,还向君王乞求秘书。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长垣宗室的。前两句写诗人与这位宗室交往之频繁。后两句写宗室因好学而得宠幸。诗以“青编”起兴,点出所赠之书。“宫中谁道日闲居”,意谓宫禁之中,无人说你是闲居无事的。“家臣昨夜长安去”,则表明你并非闲居在家,而是随家臣到长安去了。“犹向君王乞秘书”,说明你对学问有极高的兴趣和要求,因此,才向君王求借秘书。
【注释】 1.一官成晚岁:在晚年得到官职。 2.子云才:指扬雄,字子云,西汉人,著名的辞赋家和思想家。 3.驱马国门路:驱马于通往京城的道路,这里指赴任的路途。 4.北风声正哀:北风呼啸,声音凄厉,这里暗喻仕途艰难。 5.山形横塞起:山峰如屏障般耸立,阻挡了视线。 6.边色映空来:边关的颜色映照天空,暗示边疆的荒凉。 7.登临处:登高远望之地。 8.残阳照古台:夕阳西下,照耀着古老的城台。
【注释】 吴节妇:唐代诗人元稹的《乐府诗集》收录了一首名为《吴节妇》的乐府诗。吴节妇,即指古代女子吴氏,她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一段佳话。 风雨屋萧然:风雨交加,屋子显得空荡而冷清。 孤灯四十年:一盏孤独的灯火已经照耀了四十年。 家声越国后:她的家族在越国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声誉。越国,古国名,位于今浙江省一带。 心事纪姬前:她的心事一直牵挂着纪姬(纪姬为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注释】 1.郑徵之:人名,这里指郑姓的征人。 2.佛山:地名,今属广东,为佛山市的别称。 3.珂马春情远:珂马,骏马。 4.南雁:即大雁,常在秋季飞往南方过冬,因而得名。 5.瑶草:一种香草,常用以象征美好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郑征人的归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昼锦人争羡”,意为郑征人在官场上得到了显贵的地位,人们争相羡慕他
春风扬子渡,江上雪初消。 草色连三月,山名记六朝。 白云官舍近,红日帝乡遥。 欲寄西来信,秦淮有落潮。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进士孔昭赴任南刑部的祝福和期盼。首联“春风扬子渡,江上雪初消”以春风和江上的雪为背景,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美丽,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视觉感受。颔联“草色连三月,山名记六朝”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及技巧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手法进行赏析。 “武功山路渺”的意思是:武功县的山路多么遥远啊!“武功”是地名,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是唐玄宗时所置的一个郡。 “西去雪巉巉”的意思是:向西走,雪路那么陡峭。“巉巉”,形容山高而险峻。“西去”指的是诗人离开家乡往西行,“大雪”指的是途中遇到大雪。
冯吕梁惠诗率尔酬赠兼谢药草之惠高情冯水部,相见示新篇。 ——注释:冯水部指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冯贽(?—865年),字号不详。率尔,随意。酬赠,答谢赠送。 钟磬悬清庙,琼瑰落九天。 ——注释:清庙,指宗庙中的祭祀场所,也泛指庄严的场所。悬,挂。钟磬,古代乐器。清庙,指清幽的宗庙。琼瑰,美玉和珍珠,这里指珍贵的药草。 色流湖岸荇,香袭楚皋烟。 ——注释:色,色彩。流,流动。湖岸,湖边的草木。荇
【注释】久客:长期在外作客。便醒:就睡着了。逢君:遇着了您。一举杯:举杯劝酒。后山:指隐居的山林,也泛指隐居的地方。苦节:坚持气节。同父:指父亲,即作者的父亲。多才:有很多才能。雨映三更烛:夜半时分,雨打在窗上,映出蜡烛的光辉。春飘二月梅:春风吹来时,二月梅花随风飘动。重来话相访:再次来到这里,想要拜访您。凤凰台:传说中的仙人所居之地。 【赏析】这首诗以问答体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祝愿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及赏析语言的能力。 ①首联,“黄子”指黄门客,“黄门”是汉时皇宫中侍从官名,此处借指友人。“青春”,即春天,这里指年青的时期。“上国”,指京都长安。“风尘”,“边塞”,都是借代,分别指战乱与边塞。“遥入望”,远望,思念。“独关情”,只有自己一人的愁苦。 ②颔联,“捧日双龙阙”,“捧日”是古代对帝王的尊称,“双龙”比喻皇帝。这两句说,你像那擎着太阳一样的双龙
【注释】阙题:原指帝王的宫门题名,后泛指写在诗文前面的总括或提示性文字。此诗首联即用“阙题”二字点明诗题。风雩:古代求雨的祭礼,这里指祭祀求雨的地方。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篇,这是《诗经》中内容最为典雅的一篇。《大雅》是周朝宫廷宴乐时的舞曲名,后来也用来泛指高雅的诗歌。青春:指年轻的时候。此处指诗人年轻时。谢公泉:相传东晋谢安隐居东山时,曾在山上筑有亭台,名为“东山”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张内翰的,表达了对张内翰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尔向家山去,休歌蜀道难”,意思是你已经离开家乡去了,不要唱《蜀道难》这首歌了。这句诗通过“尔向家山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而“休歌蜀道难”则表达了诗人对张内翰的怀念之情。因为张内翰曾经在四川任职,所以诗人用蜀道来比喻张内翰离开的地方。 第二句“乘车真得意,戏彩足承欢”,意思是我乘车的时候感到非常开心,就像得到了戏彩一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再逐段逐句分析、解读和赏析。此题要求赏析第三联“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可先指出该联的大意,然后点出关键词汇“冬至”及“祭天”,最后简要评析。 【答案】 译文:在郊祀元君百礼之前,史文已虚构了阙年;我小臣也曾读过三王纪,冬至的祭祀始于天。 注释:冬至
诗句原文: 瑟瑟金风鸣玉銮,路车何日到长安。 官河不似江涛险,只恐秋深白露寒。 译文: 秋风瑟瑟,吹响了玉制的銮铃声,那载着皇命的车马何时才能到达长安?官河并不如长江那样汹涌澎湃,但恐怕在秋深时节,白露已结,那时的河水会更为寒冷刺骨。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边贡所作《迎銮曲》中的十首之一。边贡(1476年—1532年),字庭实,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诗句:九月南征九月回,清源黄菊趁时开。 译文:九月开始南征,九月归来,在清源欣赏盛开的黄菊。 注释:南征:指皇帝的南巡活动。清源: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安徽省境内。黄菊:即黄菊花,一种常见的花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征归来的喜悦之情。首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九月南征九月回,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转换。第二句“清源黄菊趁时开”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
注释: 意气风发,独自能抵挡百人;关西儒生,五陵游侠。 少年时学剑书,到老了却白了头;门下学生多赐麻布衣,闺中妻子仍炊麦饭。 平民百姓东来谒皇,春日醉酒卧长安街陌。 街陌上落花纷飞,琼阁高悬似天隔云霞。 浩歌而去,眼中谁是平原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以豪放洒脱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儒生的一生。他曾经意气风发,独自能抵挡百人;关西儒生,五陵游侠。少年时学剑书,到老了却白了头;门下学生多赐麻布衣
《踏莎行》 赏析与词作解析 1. 诗词原文 露湿春莎,草生芳甸,渔舟迤逦依山转。 斜阳灭照村墟,绿槐深护幽人院。 小栅鸣鸡,古梁巢燕,柴门不锁蓬蒿遍。 问渠莫是武陵源,一溪流水桃花乱。 2. 诗词注释 - 露湿春莎:春雨使草地湿润。 - 草生芳甸:草木茂盛的田野。 - 渔舟:渔船。 - 依山转:沿着山势转弯。 - 斜阳灭照村墟:夕阳西下,照亮村庄。 - 绿槐深护幽人院:绿柳浓密地保护着幽静的庭院
诗句输出: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 译文与注释:在亭外江边,随着潮水的上涨,我正准备离开,因为害怕秋天的萧瑟之声,不敢靠近那棵芭蕉树。望着远方的碧云之上,我凝望着,心中期盼着何时能再与你一起谈论起巴山之雨。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吴一鹏分别时的留赠之作。诗中通过描述两人在亭外的分别场景,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之情。诗人用“潮生人欲去”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即将离去的情景,“为怕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