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功成归鉴湖,卧龙踪迹孰能屠。
自怜投老入佳境,应笑时人行畏途。
鸣世有声惊墨客,平蛮无愧忆征夫。
烦君谩赴耆英会,恐有徵书出帝都。

【注释】

社稷:指国家。鉴湖:即镜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北,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铸剑之地,后成为历代名人的居所。

卧龙:诸葛亮的号,这里代指诸葛亮。

自怜投老入佳境:我自怜年老归隐于这美好的境地。投老,归隐,指辞官。佳境,美好的环境或境界。

时人行畏途:人们行走时都担心遇到什么难事。

鸣世有声惊墨客:使世人听到他的诗声而感到震惊。鸣世,传诵于世。

征夫:远行的将士。征夫,出征的士卒。

耆英会:指古代老年人集会的盛会。

徵书:朝廷征召的文书。徵,征召。

【赏析】

《张式之佥都致政既归四明以诗寄予依韵奉酬》是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张式之辞官回乡表示祝贺和慰勉。全篇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辞官归乡、退隐田园的深深祝福。

首联“社稷功成归鉴湖,卧龙踪迹孰能屠”,意思是说国家的大业已经完成,你(指张式之)回到鉴湖隐居,谁能砍杀你的足迹呢?社稷功成,喻指张式之为国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功高震主,所以用“功成”二字。鉴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古称镜湖,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地游钓,后人遂以鉴湖名之。此处借指好友张式之的归隐之地。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被封为武乡候,后来刘备亲自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建立蜀国,但诸葛亮因受托孤重任而不能实现其政治理想,终于积劳成疾而去世。此处借指好友张式之。孰能屠,谁又能斩断我的足迹呢?语本《史记·留侯世家》:“壮士有意,求将鼓之。”后以“孰能裁云”比喻力量强大,难以制服。

颔联“自怜投老入佳境,应笑时人行畏途”,意思是说我自己虽然年迈体衰,却有幸进入这美好的环境,而那些世俗之人恐怕都会笑话我这是在走一段险路。自怜投老,意谓自己的年老力衰。自怜,自我怜悯。投老,犹言年老。入佳境,进入美好的环境,这里指隐居生活。佳境,美好的环境。时人行畏途,指世俗之人怕走险路。时人,指世俗之人,指一般人。畏途,指困难重重、艰险难行的道路。

颈联“鸣世有声惊墨客,平蛮无愧忆征夫”,意思是说你的诗歌传扬于世,使许多文人骚客为之震惊;在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过程中,你没有愧对那些远道而来助你的将士们。鸣世有声,指你的诗文流传于世,被人们传唱。鸣世,传颂于世。墨客,泛指文人。平蛮,指平息少数民族叛乱。征夫,泛指征战在外的将士。

尾联“烦君谩赴耆英会,恐有徵书出帝都”,意思是说请你不要随便参加耆英会(一个文官退休后参加的聚会),恐怕有诏书从京城发出来召你去。耆英会,指官员们退休后举行的宴会。烦君,劝你不必去参加这个宴会。谩,空,白白地,徒然。徵书,征聘文书,即征召令。帝都,指京城。

全诗语言通俗流畅,感情真率诚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