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成桃李满皇都,懒逐风尘走宦途。
林下一人方入会,山中九老不成图。
鸟呼笔冢云烟起,□□诗坛草木枯。
欲问流芳在何处,高冈真有凤凰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在明成化年间所作。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戏曲家等。他在明朝初年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务,晚年因触怒宦官刘瑾而贬谪至云南永昌卫等地。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与分析:
第一句
“栽成桃李满皇都,懒逐风尘走宦途。”
这句诗描绘了京城里满园桃花盛开,如同种植成功的学生一样,到处都是才华横溢之人的景象。这里的“桃李满园”喻指文人墨客如花朵般繁多。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不愿意去追逐名利,选择了一种远离红尘喧嚣的生活。
第二句
“林下一人方入会,山中九老不成图。”
这句话中的“林下一人”指的是隐居山林的贤人;而“九老”则是指古代隐士群体。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保持高洁节操、不随波逐流的人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感慨,认为自己虽身处高位但未能像这些隐士那样超脱物外。
第三句
“鸟呼笔冢云烟起,□□诗坛草木枯。”
这里使用了典故,将笔冢比作鸟儿栖息之所,意味着文人墨客的文思泉涌,创作出大量诗文;而诗坛则是文人聚集的地方,象征着文化的繁荣。然而,当这些文人离去后,留下的只有一片荒芜。这反映了诗人对文化凋敝现象的忧虑。
第四句
“欲问流芳在何处,高冈真有凤凰雏。”
这句诗提出了一个疑问:那些曾经流芳百世的名人究竟在哪里呢?诗人通过“凤凰雏”这个意象,表达了对那些杰出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即使这些人已经离去,但他们的影响和精神仍然长存于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文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担忧。通过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惋惜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吁。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印记。